近日,樂清市柳市職業技術學校模具制造專業“佑利班”拜師儀式在佑利控股集團舉行。拜師儀式上,學生分組向佑利集團的兩位師傅敬茶、行鞠躬禮,師傅向徒弟回贈禮物。接下來,學生不僅會到企業實訓,企業工程師也會到學校授課,這種“校中廠+廠中校”的模式,使得校企雙方合作得更為緊密。
“學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需求的人才有一定的落差,導致企業進一步發展出現瓶頸,而現代學徒制的開展,能更好地解決人才培養方面的問題。”佑利集團副董事長胡旭璋希望,通過校企合作,學生們能學到真正的本領,成為新時代的工匠。
事實上,拜師學藝這在柳市職業技術學校早已是一道尋常風景。現代學徒制正成為學校培育工匠、打造高素質新型產業人才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從最初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訓場地,到校企雙方作為辦學主體協同育人,“生產企業”成為學生的“學習工廠”,柳市職業技術學校走出了一條由淺層校企合作到產教深度融合的新路子。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讓這里的職業教育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早先,德力西集團將低壓電器生產線引入柳市職業技術學校。2019年上半年,柳市職業技術學校與樂清市緊固件行業協會合作,計劃把緊固件的一條流水線搬進校園,并由協會派工程師到學校進行指導。粗加工由學生完成,產品由協會帶回公司,由公司員工再進行精加工。
在該校實訓處主任何國勇看來,在校內建教學工廠,將傳統的消耗性實訓轉為生產性實訓,可以使企業、學校、教師、學生四方受益。對企業而言,節約了人力資源成本,提高了產品的生產量,為企業創造了財富;對教師而言,通過接觸企業的實際產品和先進的生產工藝,拓寬了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對學生而言,不僅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更領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在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入中,柳市職業技術學校逐漸意識到要使校企合作邁向更高層次、走得更遠,就要在技術研發和工藝流程改進等方面進行深層次融合。
學校的“樂智眾創”創新創業實驗室共有5個項目研發團隊。2018年,教師江德緒指導學生完成的創新產品電磁失電制動器動作時間檢測儀在企業運用,累積為企業節省人力成本10萬元以上。同年,實驗室創新作品動感單車、挖機大戰、發電小車在溫州市第五屆青少年創客節上展出,體驗的觀眾絡繹不絕。
2019年,學校以電商為平臺,融合電器、機械加工、會計、計算機、電商等專業,打造“雙創基地”,讓學生多崗位鍛煉,成為復合型人才。“‘雙創基地’有5個團隊,每個團隊對接樂清四五家企業,依托電商平臺,一方面出售學生自主研發的產品,另一方面將樂清本土的電器產品推銷出去。”副校長金征宇說。
金征宇介紹,為了適應產業需求,推進校企文化融合,學校每年都會邀請樂清知名企業代表進校園與師生面對面交流。同時,結合各專業實際,學校引入企業管理模式,將企業文化融入學校文化之中。
“將學校的優質資源和企業資源進行整合,在企業的產品生產和研發中發揮作用,校企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深度融合。”金征宇說道,“學校將有效發揮和利用自身資源,與企業實現優勢互補,進一步促進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鄭劍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