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浙江省平湖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改革創新之路
2019年1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發布,將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的地位,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堅定了信心。平湖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作為國家級別重點職業學校,一直以來在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暢通技能人才成長渠道方面頗有建樹。
學校校長姚雁表示,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暢通從中職、高職跨越到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渠道,是平湖職業中專作為縣域中規模較大的、學生較多的中職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同時,學校要在中職教育轉變為高職預備期教育的背景下,進一步拓展產教融合的新形式,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鼓勵更多的優秀學子有效回流,返鄉為平湖縣域開展服務。
基于這樣的初心,平湖職業中專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為引領,以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導向,開設多個“王牌”專業,讓每一個平湖職中學子樹立起職業自信、人生自信。
開拓創新
創建創客中心
創新,是教育永遠的主旋律。學校大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借助產教融合“教育型”企業認定的政策優勢,發揮學校在技能培訓、人才供給上的人力資源優勢,聯合企業開展生產性合作、產品研發、技術改進等項目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產品(技術)研發中心,并以中心為支撐,創建集教學內容項目化、學習情境職業化、學習成果社會化“三位一體”的創客工作室。
機電專業圍繞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3D打印應用技術、智能機器人應用技術、無人機應用技術、數控加工技術等專業方向,構建不少于5個校企合作共同體,同時建立不少于5個“創新工作室”的集群,組成可供學生選擇學習方向的機電專業“創客中心”,承擔實踐教學、技術創新、企業服務、技能鑒定、職業體驗、專業技術服務管理、科學研究和對外協作等任務,讓學校成為平湖及周邊地區技能與創新人才培養的主力軍。
校企合作
打造產學研一體化工作室
2018年,平湖職業中專“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校企合作共同體”被確認為第二批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項目,彰顯了學校骨干專業的風采。
學校通過構建“五維十段”實踐教學體系、建立“廠中校”“校中廠”的校企合作模式,為學生的實訓提供場地與平臺,同時也通過“研產銷”一體化的研發工作室,為企業研發新款、增加效益,在服務當地企業中做好人才培養和儲備工作,使學校的服裝專業在服裝行業、企業中享有名氣。
2018年2月,學校與永成制衣旗下的嶸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通過技術入股的形式建立合作關系,并在學校服裝產學研基地設立設計打樣研發室,成立“校中廠”,同年5月在企業車間單獨安排流水線,建立“廠中校”,專門生產校企合作研發產品。通過校企共同營銷將所開發的絲巾、抱枕、服飾品款式推向市場,銷售額一年達百萬元。由學校牽頭注冊相關文創品牌,已注冊“柘禾之家”“印象平湖”兩個品牌。
教育國際化
積極開展AHK合作辦學
石化和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經濟總量大,產業關聯度高,與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和國防軍工密切相關,在我國工業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平湖職業中專的化工專業始建于1985年,其間經歷了起伏跌宕的辦學歷程,依然砥礪前行,現在成為嘉興地區僅有的堅持辦化工專業的學校。
2018年5月,在上海石化工業學校的積極促成下,平湖職業中專與德國AHK工商大會、上海德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簽約,建立了長期有效、互利共贏的中德雙元制職業教育化工專業合作項目。
為保障項目的穩步推進,學校專門成立了由姚雁校長為組長的平湖職業中專“AHK中德合作實訓中心”建設項目工作小組,抓好該項目具體計劃的編制和落實,并聘請合作學校和企業的專家擔任顧問,以保障發展方向明確、具體內容與基地要求及社會需求相適應。同時,制定了《平湖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化工專業師資隊伍培訓制度》《平湖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AHK中德化工職業培訓中心建設資金保障制度》《平湖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化工實訓基地建設制度》,切實保障AHK中德化工職業培訓中心建設項目的順利運行。
目前,學校與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合盛硅業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準備兩校一企共同建設化工專業指導委員會,同時邀請上海石化工業學校的專家,著力引進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開發基于國際標準的本土化課程。校企密切合作,依據企業實際開發模塊課程,確保實訓過程和生產實際相一致。同時繼續開發“選擇性課改”的模塊課程及跨專業(專門化方向)的廣域課程,將三者結合,開發出適合本土的化工雙元教育的品牌課程。
機器人編程
建設“1+X”證書制度
在日益嚴重的招工難、用工貴的勞動力市場形勢倒逼下,目前已經有很多企業開啟了“機器換人”工程,推動工業生產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轉變。“機器換人”戰略的實施,在帶來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效應的同時,也給技術技能領域勞動力市場帶來了新的挑戰。以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的職業教育在這一進程中該如何應對?平湖職業中專緊隨市場發展趨勢,有先見之明地預判到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相關人才將會非常緊缺,開始著手大力培養機電專業優秀人才。
目前,學校機電專業擁有工業機器人實驗室1個、智能機器人實驗室1個、可編程控制實驗實訓室2個、機電一體化實驗實訓室1個、單片機仿真實驗室1個、數控銑床實訓車間1個、數控車床實訓車間1個、普車實訓車間1個、普銑實訓車間1個、鉗工實習車間1個、電力拖動實驗室3個、電子裝調實驗室2個、液壓與氣動實驗室1個、3D打印實驗室1個、無人機實驗室1個,各類儀器設備總價值1500余萬元,校外實訓基地6個,為本專業的實踐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撐。
以機電專業為基礎,依托現有設備資源優勢,在學校與嘉興瑞宏機器人校企合作機制下,積極與北京賽育達科教有限公司探索與實踐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1+X”試點工作,完善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體系,校企共建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中心,建設一支專兼結合、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以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技術、接口與人機界面開發技術、故障診斷技術為核心,培養區域產業升級急需的機器人自動線維護、工業機器人安裝調試等方面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將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1+X”試點工作落實成為浙江省同類院校中具有顯著特色、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試點學校。目前,學校的機器人應用編程“1+X”已成功申報浙江省第二批“1+X”試點項目。
改革創新
實施“問題驅動、雙能并進”教改
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脫節、教學方法與技術方法失配、操作技能與智慧技能割裂、教學情境與技術問題失聯,是中職教育普遍存在的現象,導致中職學生轉崗深造能力偏弱、生涯發展后勁不足。有鑒于此,從2006年起,平湖職業中專開始了技能教學改革,經過6年的探索,最終開辟了一條基于產品實現中職“問題驅動、雙能并進”技能教學改革之路。
該成果采用產教目標平衡法,解決操作技能與智慧技能割裂問題;采用技術過程分析法,解決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脫節問題;采用技術差異分析法,解決教學方法與技術方法失配問題;采用教學問題預設法,解決教學情境與技術問題失聯問題。成果基于“雙能并進”的產品生產、試制、開發“三疊加”,為中職學校構建年段教學計劃提供了可參考的方法;基于“問題驅動”的類型—呈現—解決“三階段”,為中職教師設計技能教學單元提供了可復制的策略;基于“產品實現”的生產—使用—檢驗“三階梯”,為中職學生掌握自主學習方法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
學校的“問題驅動、雙能并進”技能教學改革給師生帶來了重大影響,有效提升了學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主要表現為:一是學生技能水平普遍提高,數控技術應用、電氣運行與控制、服裝設計與工藝等專業的學生在浙江省中職學生技能“統測”中成績總體提升。二是學生技能操練與技術創新協調發展。學生參加省技術創新大賽成績、發明專利數量穩步提升。三是學生技術創新和專業創業能力協調發展。2017年,高二數控技術應用專業鄭培剛等學生利用“3D打印機開發與制作”課程中學到的技術,開辦了“敬精科技教育有限公司”;高二學生陶玉潔利用學到的數碼印花技術,創辦了柘禾創意有限公司。鄭培剛被評為全國“最美中職生”。四是學生技能水平與技能的可持續性協調發展。2015—2016屆學生就業的崗位適應性明顯增強,高三頂崗期間提前簽訂勞動合同的百分比顯著提高。2017年,全國高校服裝專業大學生服裝設計比賽中,在6個一等獎獲得者中,有4個是學校服裝專業畢業。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如今,平湖職業中專以優異的教育教學質量深受廣大學子青睞,在幾任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成為了浙江省一顆璀璨的職業教育明珠。榮獲了無數榮譽:國家級別重點職業學校、全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浙江省首批“選擇性教育”新課程改革試點學校、浙江省首批數字校園示范學校、浙江省首批名校建設立項單位……平湖職業中專必將為平湖市乃至浙江省的經濟社會發展鑄就新的輝煌和譜寫新的華章。(嚴瑾 吳英姿 湯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