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蕭山區第三中等職業學校辦學紀實
杭州市蕭山區第三中等職業學校以適應區域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和育人機制改革,孕育“春蠶文化”,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學校實施“產學研創”四位一體教育模式,以提升質量為核心,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力爭實現“優質升學、體面就業、成功創業、品質留學”的辦學目標。
春蠶文化,厚植家國情懷
學校致力打造“潛心孕夢,匠心織夢,誠心圓夢”的“春蠶文化”,人文和諧的管理文化培育人,雅致優美的環境文化熏陶人,豐富多彩的活動文化激勵人,追求卓越的匠心文化塑造人。學校建有“蕭山花邊非遺藝術教育館”,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傳承“非遺”文化是學校的一大特色,學校深度參與“蕭山花邊”傳承與創新項目,將“非遺”傳承、人才培養與專業優化有機結合。
學校與達利(中國)服裝中心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蕭山花邊”“非遺”傳承人趙錫祥合作,成立“蕭山花邊”創新研發基地,結合本校服裝專業特色,把“蕭山花邊”的藝術元素融于現代服飾中,用鑲、拼、接等工藝對服裝局部進行創新設計。目前已經開發了10多款“蕭山花邊”的高端定制服飾,在線上與線下訂購火爆。學校多次承擔“非遺”傳承活動及社會服務工作,獲得了社會的廣泛好評。
雙線并進,立足多元發展
職業院校具有實施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的雙項職能,學校基于學生升學與就業的不同需求,聚焦“六能六會”核心素養,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培養方式,為學生今后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多種支持,為就業、創業提供載體平臺。
學校內建有產學研創園、智創空間、趣創空間等場所,實施基于雙創教育的“1234”工程,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廣闊的平臺。學校還通過與企業或行業協會合作、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等方式,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為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提供保障。畢業生擁有畢業證和多本專業技能證書,憑借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嫻熟的專業技能,受到用人單位歡迎。
為幫助學生實現升學目標,學校采取了高職升學、中高職一體合作、國際化升學等多種形式。近年來,百余名畢業生被中國計量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寧波大學等本科院校錄取。為了提高學生的競爭力,學校還為學生走向國際搭建橋梁,在信息技術、物流服務與管理等專業,進行中澳、中韓、中泰等國際化方向招生,經選拔后,學生獲得品質留學的直通卡。
多元融合,彰顯職教特色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建設多元辦學格局。杭州市蕭山區第三中等職業學校以此為指導,積極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探索育訓結合的育人模式,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協同育人。
學校以提高學生知識與技能為著力點,發揮好橋梁作用,緊密聯系企業與高校,創新實施了“一企兩翼”中高職一體現代學徒制。校、院、企合作本著“資源共建,利益共享,責任共擔,人才共育”的原則,以工作任務為載體,以技能教學為核心,以師徒結對為形式,以項目教學為程序,構建起“園校互動,工學結合”育人模式。為了提高育人實效,學校根據積木所具有的可觀、可玩、可變、可創等特點,創生了“積木教學法”,形成集“模塊化、標準化、探索性、趣味性”為一體的課堂教學新樣態,為“為家美全球小家電三職研發基地”注入活力,此教學法在業界取得良好反響,吸引了80余家單位來校參觀學習。
根據學生技能發展規律以及企業用人需求,學校將實施招生與招工(徒)一體化,與企業、高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設計實施教學、組織考核評價等。在教育資源方面,學校與企業共建產學研中心、“雙師”型教師隊伍,為打破制約學校教育發展的瓶頸、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的師資保障。
學校秉持“厚德精技,立業創新”的校訓,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在服務現代化經濟發展中,實現學校與企業、社會的同頻共振。(朱亞利 余麗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