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在我國整個教育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肩負著為國家發展提供重要技術人才的責任與義務。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動人力資源的充分開發,是實現人才強國并推動我國進行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現階段,我國各行各業均存在高技能人才缺失的現象。因此,如何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地位,成為和諧社會建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月26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方光電集團河南平原光電有限公司中國兵器首席技師梁兵說。
梁兵介紹說,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至今,已形成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辦學元素,如高等職業教育、貫通培養模式、雙師型教師、產教融合型企業等。同時,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也存在著框架結構尚不清晰,與經濟社會發展融合不夠,與整個教育體系融入不足等突出矛盾和問題。職業教育要向高質量發展,必須形成一批有效支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制度和標準。
“目前,社會存在的技能人才地位偏低現象,無形中造成了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知度低,對職業學校依然存在偏見,受傳統觀念影響最嚴重的是家長,他們認為腦力勞動才是體面的工作,普遍認為技能工人臟累,待遇低,社會認可度低,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從事技工崗位,即使去當外賣小哥,也不愿意當工人。”梁兵說。梁兵表示,在中國的整個就業層面中,存在大學生就業相對困難而高級技工供不應求的現象,勞動力結構失衡與素質較低的問題就凸顯出來。由于缺乏專業的勞動力與高技能的技師,導致生產資料難以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雖然現代化的管理模式與高精尖的人才可以對外引進,但大批的技術工人與高級技師還需要職業教育來培養。而職業教育作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搖籃,其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
對于如何完善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梁兵建議:
第一,發揮企業辦學主體作用,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建立基于產權制度和利益共享機制的校企合作治理結構與運行機制,為企業參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提供穩定的制度保障。
第二,通過制度設計確保職業教育軌道學生在升學、求職、工作待遇、職務晉升等方面享有與普通教育軌道學生平等的機會,并通過制度實踐使人們普遍形成技術技能人才與學術人才、工程人才之間的差別是類型的而不是等級的觀念。
第三,加快培養復合型技能人才。緊盯技術和產業升級變化,適應學習者多元化需求,實行基于標準的彈性學習時間和多元教學模式,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總結推廣現代學徒制試點經驗,推動課堂教學革命。
第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暢通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兼職從教渠道,面向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人才需要,打造一批覆蓋重點專業領域的“國家工匠之師”。
第五,為了更好地提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由國家出臺高技能人才激勵配套政策,提高技能工人工資待遇,對高技能人才就醫、住房、子女教育、療休養等方面予以傾斜與保障。對取得國家技能最高榮譽的“中華技能大獎”,應該在退休時給予一定的待遇,這樣才能體現出有著工人院士之稱的“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的價值和社會地位。(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