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浙江省護理專業的調研
近年來,國家先后頒布系列重要政策文件,鼓勵中高職貫通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搭建職業教育人才立交橋。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是技術技能人才類型和層次結構科學化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成立調研組,以護理專業為例,開展了有關中高職銜接和一體化發展現狀的調研,先后調研36家各級醫院、21所中高職院校,發放問卷4000余份,訪談20余次。調查結果顯示,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整體形勢良好,表現在:
護理人才供不應求。據浙江省衛生健康委頒布的《浙江省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7—2020年)》,要求到2020年我省注冊護士總數應達到20.7萬人,估算每年的護士需求數量為1.5萬人。目前浙江省開設護理的27所院校(含中職、高職、開設??茖哟蔚谋究圃盒#?,畢業生數量約1.05萬人,每年人才缺口約5000人。護理人才供給明顯不足,人才培養如何擴容、提質,實現護理事業發展與人才供給同頻共振,顯得尤為重要。
中職辦學滿意度高。2019年我省開設護理專業的中職學校有19所,其前身均為辦學時間較長的衛生學校、護士學?;蛑械葘I學校,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條件優越、課程設置科學、專業認可度高。調查數據顯示,在校中職學生、中職學生家長和升入高職院校的五年一貫制護理專業學生,對就讀中職學校的滿意度評價得分分別為91.6分、92.7分和92.2分(滿分100分)。在“2016—2019年浙江省醫療單位對中職畢業生護理崗位能力滿意度”調查中,對“基礎護理操作技術、常見病及多發病情的觀察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的滿意度分別達90.6%、89.5%、86.3%。
中職學生升學愿望日益強烈。隨著康復護理、老年護理等快速發展,護理人才技能的專業化、復合性要求越來越高,大部分醫院就業門檻起步為??茖哟危ㄈ揍t院要求本科及以上),中職學生升學愿望日益強烈。調查數據顯示,95.1%的中職學生希望能繼續深造,94.7%的中職家長希望學生繼續深造。中職學校護士專業學生主要升學渠道為高職單考單招和五年一貫制,升學總比例逐年遞增,2017年為55.8%,2019年達84%。
中高職銜接究竟難在哪
中高職銜接已嘗試多年,但基本是蜻蜓點水式的淺層學歷銜接,課程體系、教學實施、質量評價等更為核心和關鍵的內容銜接收效不甚理想。中高職銜接的主要問題有哪些?打通中高職銜接“最后一公里”的根本障礙是什么?諸多問題困擾著眾多職教領域工作者。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主要難在這些方面:
多頭監管的制度壁壘。目前浙江省開設護理專業的衛生、護士類院校大部分前身隸屬于地方政府或衛生部門,基本是衛生部門直接管轄。后來很多院校行政隸屬于衛生部門,業務管理逐漸歸教育部門。即使同為教育部門的中職學校的上級業務部門為職教處,高職院校歸口為高教處,幾家行政部門負責不同業務,條塊分割。當中高職院校辦學過程中出現矛盾和問題時,某一所學校、某一個部門很難協調解決,從而阻礙了中高職的銜接與發展。
中職學?!疤觐^挑子一頭熱”。護理專業中高職一體化原本應是由中職、高職、行業、醫院多方銜接、深度合作、互利共贏的狀態,但事實并非如此。對中職學校而言,中高職銜接可以提升學生學歷層次,打通人才成長通道,社會認可度得到提升,因此他們滿腔熱情,樂于合作。對高職院校來講,擴大中高職銜接的生源規模,即意味著他們自由選擇生源的權利受到限制,原本部分高水平高職院校甚至可以招收二本分數線的普高學生,由于職高生源比例擴大,普高生源不得不縮減,因此合作態度不積極。
中高職學生同一張“入場券”。中職與高職是職業教育中兩個不同層次的教育,但翻閱比較10余所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發現人才培養目標中的高頻詞均為“高素質技術人才”“高技能護理人才”“復合型技能人才”,缺乏差異度的量化,人才層次定位難分高低。更為特殊的是,國家《護士條例》規定“中、高職畢業生均需考取同等級護士執業資格證書”,都要求為期8個月以上的臨床實習。不同層次和階段的教育,資格準入條件卻為同一等級證書,這將意味著兩個階段會有內容、實習實訓等大量的重復,為中高職有效銜接埋下根本的隱患。
課程內容重復率高達八成。調查發現,不少高職院校通過單考單招方式錄取中職學生后,忽略中職和普高生源的學習背景差異,混合組班,導致中職學生到高職階段重復學習大量內容。筆者將兩所實力較強、規模較大的中職、高職院校專業核心課程對比,發現9門核心課程中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4門完全相同,中職的走進護理、護理評估、重癥護理3門課程與高職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重癥監護護理的3門課程內容基本重疊。核心課程重復率達80%,同一門課程重復率達90%(以內科護理為例)。中職和高職階段均進行8個月的相同崗位和程序的醫院臨床實習,環節基本重復。
教學“自說自話”,交流不暢。浙江省中職有專門的教研組織,定期召開教科研活動,把脈課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高職院?;靖髯詾檎?,兄弟院校間教學交流不多。五年一貫制合作的中高職院校,大部分互動也是圍繞常規性事務的對接。調查發現,“中高職合作院校活動開展情況”中,29.4%的教師選擇“活動很少”,選擇“一學期2次以上”的僅占9.3%,其中八成以上的教師表示活動基本圍繞“中職升段選拔考試”和每個期末的“質量抽測考試”。中高職教師對課程內容定位、教授程度把握、學情差異及教法等方面常有困惑,他們希望教研活動常態化,相互切磋,互通有無。
升段遴選亟待全省統一標準。目前,高職單考單招錄取由全省統一組織考試,五年一貫制升段遴選則由各高職院校自行組織,做法各異,考試難度忽高忽低,超綱脫綱現象時有發生。因此,一些和職院校合作五年一貫制的中職學校要對付各院校不同的考試做法和內容,備考壓力重重,苦不堪言。79%的教師表示“任務重”,19%的教師表示“任務非常重”。查閱一所高職院校升段遴選文件發現,由高職組織的升段遴選考試占比60%,質量抽測考試總成績占比30%,中職5個學期的平時成績僅占10%。中職常規教學常為升段遴選、質量抽測、護士資格考試讓道,有些課程學時一縮再縮。這種走馬觀花、淺嘗輒止的學習,似乎與“重能力輕知識、重過程輕結果”的科學評價精神背道而馳,不利于護理應用能力、綜合素養的落實。
多措并舉推進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
護理專業技能水平要求高、課業負擔相對重、人才培養周期長,有待進一步拓寬中職升高職的升學渠道,切實打通人才成長的通道。為此,筆者建議:
頂層設計一體化育人模式。強化政府職能,加強統籌規劃管理,督促各行政職能部門跨域聯動,明確職責劃分,構建良性互動、互利共贏的一體化管理機制;加強醫校融合,成立由行業、醫院專家、中高職專業帶頭人、課程專家等組成的一體化專業指導委員會,發揮其“參謀部”“咨詢團”“指導組”“推進隊”的作用,把脈專業銜接及動態調整,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全省一體化人才培養實施方案,并督促中高職院校完善教學運行管理的銜接機制;繼續擴大中職學生升入高職院校的生源規模,提高生源比例,設計、實施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夯實一體化的制度基石。完善護理專業國家資歷框架體系,羅列護理職業活動所需的能力清單,清晰劃分職業資格證書等級,中高職院校弄清楚“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不同階段相同內容要培養到什么程度”等問題,科學設置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規格;做好中高職的專業銜接,編制中高職專業教學標準,為一體化人才培養提供教學規范;基于工作領域,分解工作任務,細化各階段職業能力,制定職業能力標準,清晰描述不同階段的具體水平和要求,相互承接、各有側重,做到中職重公共基礎、護理基本技能,高職重系統理論、應用綜合技能。
抓住一體化課程體系的“牛鼻子”。 以職業能力為主線,設立公共文化基礎課、基礎醫學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限選課程、臨床實踐課程等模塊,采用由淺入深、能力遞進的縱向課程結構,科學分配各階段課程;將護理知識、操作技術、應用能力融為一體,整合、序化,以項目、任務、活動等形式呈現內容,充實護理行業和醫院新技術、新案例,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的無縫對接;組織醫院、學校、課程專家開發一體化系列課程,科學論證,嚴格把關,編寫符合中高職各階段學生認知規律的教材;鼓勵中高職教師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和銜接。
成立省中高職一體化教研大組。成立中高職專門教研大組,搭建中高職交流平臺,完善教學交流機制,推進中高職一體化教學實施的銜接;定期開展中高職教科研活動,針對一體化辦學、管理過程、課堂教學的突出問題作專門研究,梳理、總結中高職院校一體化人才培養的優秀做法、典型經驗。針對公共基礎課、醫學護理基礎課、專業核心技能課等學生困惑較多的課程,中高職共同研討,召開公開課,發揮示范效應,提升一體化教學質量。
打造一體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將中高職一體化教師培訓列為省教師專業發展重點項目,系統學習人才培養方案、標準解讀、課程開發、教學實施、質量評價等內容,夯實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加強醫校精準對接,定期選派中高職骨干教師到醫院掛職鍛煉,學習新技術、新方法,打造一體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加強中高職互動,鼓勵中職教師到高職院校掛職,高職院校教師到中職學校作講座、授課,相互了解教學條件、環境和情況,切實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探索一體化發展性評價機制。堅持以“多元評價、過程評價、能力發展評價”為導向,改變目前五年一貫制升段選拔考試方法,適當縮減“質量抽測+遴選統考”終結性成績評價占比;強化過程性評價,采用醫校共同評價、中職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等多元評價方式,技能考核采用“案例分析+現場答辯+操作演示”的考評方式,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落實;建議省級層面搭建考試基本框架,統一考試時間,規定內容占比,進一步規范高職院??荚嚱M織程序,切實遏制脫綱、超綱現象,保質保量完成中職升段選拔工作。(于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