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職業教育專業覆蓋面廣,技術技能應用性強,與“三農”結合的門檻低,容易實現村校合作、產教融合,形成“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帶動效應,被稱為脫貧致富“發動機”。我們應當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讓這臺脫貧致富“發動機”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三農建設的宏偉事業中提供持久、強勁的動力。
發揮職業教育辦學優勢,增就業創業之“力”。積極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新挑戰,著力向農村傾斜職業教育資源,在穩定農村地區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同時,擴大面向貧困家庭招生,為新型職業農民、鄉村工匠、農村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增強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促進在就業地穩崗就業,并通過訂單、定向培養等方式促進農村畢業生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
發揮職業教育師資優勢,聚產業發展之“智”。職業院校有大批既具備理論教學素質、也應具備實踐服務能力的“雙師型”教師,能為鄉村多種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服務。要進一步整合區域職業教育資源,探索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黨建+”模式,選派優秀教師到村支部、村委會掛職,支持骨干教師擔任科技特派員,為鄉村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提供“靶向”技術服務,將技能服務延伸到田間地頭,促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
發揮職業專業優勢,筑生態鄉村之“美”。組織環保、設計、建筑、國土資源行業背景的職業院校和相關專業的教師主動對接鄉村、下沉農村,為新農村建設獻計獻策,或以項目組方式承擔鄉村規劃、設計任務,推進生態宜居鄉村建設,讓廣大農村既守住“綠水青山”,又獲得“金山銀山”。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在脫貧攻堅戰略向鄉村振興戰略轉型的“后扶貧時代”,我們除了大力加強鄉村基礎設施、產業體系等具體“硬件”建設,還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持續提供人力資源和專業技術等“軟件”支撐。(鄧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