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標志著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將進入密集的“十四五”發展規劃制定期。自2019年以來,隨著“職教20條”的出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也逐步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十四五”規劃是職業院校的當務之急、重中之重。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規劃要有預見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就必須審時度勢、綜合研判、科學架構,就要大局著眼、高屋建瓴。如今世界的大局是什么?——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局的重要論述。如何準確認識大變局、科學應對大變局、善于駕馭大變局,是制定好規劃的第一要務、第一考量。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論述內涵豐富,可為職業教育規劃提供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筆者認為,在大變局下要著認識到“三個期”帶來的變化,是看大勢、識大局、謀大事的關鍵。“三個期”就是世界關系動蕩變革期、國內經濟循環主導期和創新技術爆發期,對世界有重大影響,職業教育也不例外,必須在“十四五”規劃中給予正確分析、判斷、應對,才能制定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和長遠性的發展規劃。
世界關系動蕩變革期對職業教育的影響。近年來,美國推行再工業化戰略、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東南亞等國家積極創造條件承接產業轉移,對國內產業結構、就業創業必然產生重大影響。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面臨嚴重沖擊,世界進入動蕩變革。中國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第一工業大國,2018年工業總產值為30.5萬億元,4.58萬億美元,約占全球的24%,受到的沖擊不容忽視。以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的職業院校波及較大,制定規劃必須給予充分重視、評估、應對。
國內經濟循環主導期對職業教育的影響。近年來,隨著外部環境和我國發展的階段變化,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征更加明顯,進入國內經濟循環主導期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國內經濟循環主導將導致中國產業轉向、服務轉向和人才需求轉向,各種新產業、新職業將逐步涌現,滿足人民高質量生活需要,大量以出口為主要方向的企業、產業和人員將不得不調整、分流,傳統低端制造人才將逐步為高端服務性人才所取代,“小龍蝦學院”、“李佳琪”現象等將不斷涌現。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服務方向都將面臨新挑戰、新機遇,職業院校制定規劃務必超前謀劃、未雨綢繆、科學應對。
創新技術爆發期對職業教育的影響。科技實力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在世界關系格局中起到殺手锏的作用。新冠疫情以來,以創新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不斷創出新高,股神巴菲特近年來大幅度增持科技股,其背后邏輯值得深思。未來缺乏高技術含量的低端制造企業、產業總體將總體過剩,而有顛覆性技術的企業、產業將通過創新引領人類的未來,常規的創新思維、路徑和模式將極有可能被顛覆性創新所顛覆,企業、行業甚至科技發展態勢將有根本性變革。“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職業院校在顛覆性創新時期,如果不能順勢、借勢、造勢,被淘汰出局是必然的,只有運用顛覆性思維,不是以現在謀劃未來,而是以未來謀劃現在,才能實現超常規發展。
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勢,就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大變局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是危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職業院校必須研判大勢、適應大勢、駕馭大勢方能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才能在新的歷史時期制定有預見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發展規劃。(柏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