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高計劃”視角審視我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建設,探索符合高職教育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建設邏輯,對于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推動我國高職院校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建設的起點邏輯
(一)制度規約:通過多維統籌施策統合現代學徒制的實踐空間
從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現代學徒制建設經驗來看,無不涉及政府宏觀層面的制度規約。反觀我國現代學徒制建設,雖思路逐漸清晰但成效甚微。因此,出臺充分體現因地制宜、創新協調、分步實施、權責分明的整體性思維模式,以制度的形式明確現代學徒制的相關內容與工作重點,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推動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
(二)賦權增能:通過明確教師職責優化現代學徒制的實踐主體
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師隊伍的賦權增能可以有效突破教學團隊建設青黃不接、動力孱弱的困境,激發并提升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專業發展的主觀能動性、認同感、滿意度,使之符合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要求。強化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的觀念、細化雙方職責,對于“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建設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三)產教協同:通過生態平衡理念轉變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觀念
“雙高計劃”背景下的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建設,需在協同共生、功能一體化的價值基礎上,秉持系統性、整體性、開放性、持續性的發展理念,依據自身的生態承載力,不斷促進高職院校與外部環境的物質流、能量流與信息流兼收并蓄,培養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實踐經驗兼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傳統產業、現代服務產業、新興發展產業等各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建設的價值邏輯
(一)強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系統性
一方面,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應以試點為鋪墊,形成校企共同參與、共享資源的運行機制,行業企業通過共享人才紅利目標與愿景保證人才培養系統的外部適應性,實現學徒職業能力與職業精神的有機融合。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通過現代學徒制建設激發學生自身的職業期待,促使其認同并落實學徒身份,以增強其對未來職業內涵的認識并逐步形成個人的職業品質。
(二)體現院校內部結構整體優化的趨向性
現代學徒制蘊含整合多方利益的價值趨向性,而高職院校內部結構的通暢才是彰顯現代學徒制實際功用的根本。只有學校自身通過產學優勢互補,消除不同主體間的矛盾與沖突,培養出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才能激發行業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建設的積極性,促使各治理主體在目標管理中協調一致,同時也保證高職院校自身發展與社會服務的相得益彰。
(三)加強產教優質教育資源耦合的協調性
現代學徒制能夠協調整合教育資源,打通職業教育制度與勞動用工制度,有利于突破產教融合制度性變革的難點,提升產教融合制度時效,實現人才培養提質增效。優化以現代學徒制為基點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大大提高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實際效能,并最終促進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的協調發展。
(四)凸顯新時代價值追尋使命下工匠精神的特色
現代學徒制所倡導的育訓結合、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價值導向一致。現代學徒制以師徒關系的建立為核心,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基礎,以實現學生的自我價值與可持續發展為旨歸。將工匠精神與現代學徒制的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有機結合,對強化學徒的職業精神、知識基礎和實踐技能大有裨益,也為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職業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帶來新的契機。
三、“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建設的行動邏輯
(一)堅持“雙身份”學習機制,促進產教融合育人模式深化升級
第一,強化學生主體意識,為學徒職業能力提升提供內生動力。高職院校在招生宣傳過程中要對學徒的角色身份進行精準解讀與宣傳,促使學生對學徒身份有全方位的了解和認同,尤其要讓他們對現代學徒制的學習形式、崗位設置及課程安排等有清晰的認知。同時,高職院校要重視對學徒在崗情況的跟蹤與指導,為學徒提供專業的職業指導,為其盡快融入企業員工角色提供專業心理支持。同時,要明確相關評價機制與獎懲機制,促進學徒積極作為。
第二,發揮企業主導作用,為學徒職業身份的形成奠定堅實基礎。企業應認識到自身在現代學徒制中的重要作用,不僅要調動師傅的積極性,對學徒在企業的學習和生活進行規范、監督;還要利用師傅這一重要群體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優化企業的社會形象。
(二)健全“雙導師”育人機制,推動優質“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
第一,應健全教師選聘制度,建立企業導師優化機制。首先,應明確企業導師與學校導師的職能邊界,對“雙導師”隊伍的人員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能力結構進行嚴謹的系統管理。其次,需探索建立企業導師的優化機制,完善導師的任務,制定導師(師傅)的職業標準,精選企業在技術技能和管理方面的優秀員工擔任導師。
第二,應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系統性與動態性,開展教師團隊專業培訓。高職院校要加大對“雙導師”的培訓力度,開展多元化和系統化的教學、科研活動,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與科研能力。與此同時,要充分借助校企深度合作的資源優勢,通過校企師傅交流庫、大師工作室、科研項目開放等方式,為“雙導師”搭建開放共享、交流互通的橋梁,促進科學研究與教師培訓的有機結合,從而不斷提高教師團隊的創新活力,強化教師團隊開展科研創新的力量。
(三)基于“雙主體”責任機制,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協同思維
第一,要完善現代學徒培養的校企合作長效激勵機制。“雙高計劃”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應構建校企雙贏、利益共享的動力機制,既要發揮搭建信息平臺,增強辦學實力,提高人才質量,提升服務能力方面的智力資源優勢,盤活院校過剩的教育資源,也要注重整合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特定需求,共同進行技術開發和科技成果推廣工作,營造校企互利共贏雙惠的良好氛圍。
第二,要形成政校行企共同參與現代學徒培養的保障機制。一方面,各級政府部門要建立健全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下校企合作的相關法律以及管理辦法;另一方面,要積極構建行業企業全面參與現代學徒培養的體制機制,通過有力的組織保障將行業企業需求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