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教育部舉行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介紹“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時指出,職業教育最大的成就,就是培養了一大批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每年培養1000萬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顯著提升。
陳子季介紹,在服務國家戰略上,全國職業學校開設1200余個專業和10余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制訂實施《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2016-2020年),加快培養制造業緊缺人才。在服務區域發展上,實施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推進“東西職業院校協作全覆蓋、東西中職招生協作兜底、職業院校全面參與東西勞務協作”三大行動,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設備超過18億元,共建專業點683個、實訓基地338個、分校(教學點)63個,共同組建職教集團(聯盟)99個,就業技能培訓14萬余人,崗位技能提升培訓16萬余人,創業培訓2.3萬余人。
在服務脫貧攻堅上,職業院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千萬家庭通過職業教育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見效最快的方式。例如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的“一人學廚,全家脫貧”幫扶培訓項目,就是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典型。“十三五”期間,共創建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示范縣(市、區)261個。
此外,在促進教育公平上,中職免學費、助學金分別覆蓋超過90%和40%的學生,高職獎學金、助學金分別覆蓋近30%和25%以上學生。用三年時間擴招300萬人,服務“六穩”“六保”,踢出了中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董魯皖龍 高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