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雙高計劃”(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群))作為“十四五”期間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提高職業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增強職業院校社會服務能力、提升職業教育綜合辦學水平的重大舉措,將使浙江省職業教育邁向高水平發展的新臺階。近日,浙江省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群)建設名單的公布正式吹響了“雙高計劃”建設的集結號。
在這份名單中,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簡稱“臨平職高”)入選省中職高水平學校,對標《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簡稱“行動計劃”),如何理解“雙高”中的“高”,如何建設中職高水平學校,臨平職高校長王方鳴與記者分別從建設理念、“三教”改革、產教融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談。
理念先行,提高站位拓寬視野
王方鳴校長作為臨平職高的掌舵人,無論是創建“改革發展示范校”,還是“三名工程”名校建設,再到如今的“雙高計劃”建設,他始終認為辦學者一定要理念先行,樹立現代職業教育辦學理念,遵循職業教育辦學規律,培養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王校長表示,辦學理念是一種教育思想,反映了職業教育的本質特點,決定了學校站位的高度和辦學視野的寬度。
“雙高”建設理念包含了三個方面:一是站位國家戰略高度。學校上下應進一步統一思想,把“雙高計劃”建設與國家戰略融合,統籌規劃建設藍圖,全面設計實施路徑。二是制定建設高標準。“雙高計劃”對學校發展來說是一次機遇,必須要對標更高標準才能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三是踏準建設每一步。“雙高”建設必須真抓實干,找出重點、找出難點、突破瓶頸,做實做細各項工作,才能建成“雙高”,建好“雙高”。
“三教”改革,導向需求多維實施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務,這也是“雙高計劃”建設中“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的必由之路。王校長認為,在“三教”改革中,教師是根本,教材是基礎,教法是途徑,它們形成了一個閉環整體,回答了教學體系中“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的問題,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實現培養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王方鳴校長認為,實施“三教”改革需要配備最合適的師資,用最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最新的、最能滿足企業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養,進而助推學生從“就業導向”邁向“產業需求導向”。
臨平職高開展加大教師培訓和引進力度,建立結構化師資團隊,基于“課堂革命”的智慧賦能行動,通過“雁陣”式教學創新團隊,賦能教師,激活教法,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并以“多彩課堂”為最終評價標準。圍繞賦能,開展進階式校本研修,通過開設研修課以及聽評課活動提升教師科研能力。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能力大賽,以賽促教,改進并提升教育教學能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更新教學方法。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題”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完成頂崗實習課程化設置,推行校本活頁式教材、教案,建立共享數字資源庫。
產教融合,全面深化有效推進
實施“雙高計劃”,產教深度融合是發展主線,作為推進“雙高計劃”建設依循的核心路徑,在職業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行動計劃”也提出了“鞏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
臨平職高創新了“校企協同、認證驅動、分層迭代”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協同共建計算機應用專業,圍繞數字產業核心需求,從核心素養和核心技能培養上實現育人改革。一是引入知名企業。以聯想為代表的行業標桿企業合作,開辦聯想班,促進學生職業素養與職業技能同步提升。二是推行認證驅動。緊跟數字經濟發展步伐,繼續推行“1+X”認證,增加相關專業“1+X”考證項目,引進高端企業認證,以認證驅動專業人才的迭代培養。三是實行崗位導向。圍繞數字經濟崗位需求,構建“數字技術+數字素養”的課程體系,建設前沿課程的教學標準,在專業基礎課中融入素養教育,促使教學中職業素養與知識技能的融合。
采訪臨近尾聲時,王方鳴校長認為,未來的社會更多需要的是跨專業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學校將以“雙高計劃”建設為引領,強化內涵建設,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崔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