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法治素養,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健康成長,也關系著法治建設的未來。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2月28日下午,諸暨市職教中心的老師帶領著學校的學生會干部們走出校園,首先來到了位于浙江省諸暨工業職業技術學校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舉行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
在解說員的帶領下,學生陸續參觀了法治長廊和法治活動室,并體驗了模擬法庭、互動翻板游戲、法智大比拼等活動。“沒想到看似枯燥的法律知識,也可以這樣妙趣橫生。”一位在模擬法庭體驗完“法官”角色的學生興奮地說道。
據悉,該基地采用了大量先進多媒體互動技術和創新性設計理念,是集趣味性、教育性、體驗性、集中性為一體的學法平臺,除了會定期組織青少年參觀體驗,這個教育基地平時還對公眾開放,供有興趣有需求的市民和學生前來了解相關法治知識。
通過這次參觀與沉浸式體驗,同學們掌握了基本的法律知識,提升了自身的法治素養,同時,在本次互動式體驗的過程中,學生的法律實務能力也得到了培養與鍛煉。
離開工業職業技術學校后,師生們來到了位于諸暨東和鄉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諸暨農具博物館,一個由祠堂改造的農村博物館。
映入同學們眼簾的是形態各異的農具——灌溉農田的水車、除稻谷殼的風柜、用來捕魚的魚籠、為采茶而生的茶蔀、織布成衣的紡車……它們大多是過去村子里使用的,這些帶著歲月痕跡的農具靜靜陳列在那里,卻讓學生感受到了來自農村的那份鮮活。附加在農具上的農耕文化,體現傳統手工藝的精湛和奇妙,體現“民以食為天” 的創造才能,讓同學們更深刻的體會到“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艱辛。
“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助推農業發展可以帶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而農業得以更好發展的基礎便是農具。參觀農具博物館可以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鄉村農業的發展歷史,進一步明白扛在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責任,為祖國強大貢獻一份力量。“校團委副書記張艷如是說道。
同學們在參觀中,看著承載著歷史的陳列品,對諸暨市農耕文化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相信諸暨市農耕文化在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中對農業的發展壯大有著更好的指導作用。
據悉,諸暨市職教中心一直重視對廣大同學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在實踐和體驗中成長一直是該校的德育重點。愛國教育,法治教育是這其中的兩個重要話題。此后學校將陸續開展一系列法治宣傳活動,推動青少年法治教育常態化,促進法治進校園,進課堂,努力為學生構筑法治屏障,護航學生健康成長;同時,學校將以建黨100周年為契機,開展一系列愛國主題活動,將愛國主義思想播撒到每個學生心里。(周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