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軍事職業教育條例(試行)》已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軍事職業教育是面向全軍官兵包括文職人員有組織的、自主在崗的現代繼續教育。由于軍隊組織形態的特殊性和保密性等各種因素,軍事職業教育主要通過各類網絡平臺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結合有組織有計劃的自主學習方式,基于時時學、處處學、人人學、終身學的原則,實現個人學習與崗位需求的有機結合。雖然其與地方職業教育的對象、內涵、學習形式和學習平臺等都有所不同,但是仍然包含部分相似之處。例如,軍事職業教育中對于技術干部要突出專業前沿知識、專業技能作戰運用等內容學習;對于士兵,則要求突出教育訓練中一時聽不懂、悟不透、難練會,以及技術絕活等內容學習。這些都與地方職業教育強調技術技能的培養有相通之處。因此,地方職業教育可以也能夠發揮自身特長,有所作為。
多方參與 共同建設
在軍事職業教育實施過程中,要求軍事院校、科研機構和訓練機構主要負責在線課程開發、師資培訓、輔導答疑、學習考核,為部隊提供線上線下的教學服務。而部隊主要負責梳理崗位能力素質要求,提出學習需求,參與課程開發,組織官兵學習。這些分工都表明軍事職業教育需要多方共同參與。
對于地方職業院校來說,一方面,地方職業院校可以同軍事院校、科研機構和訓練機構合作,共同開展軍事職業教育優質教學資源的開發工作,協助相關機構提高軍事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質量。另一方面,地方職業院校也可以面向部隊和官兵,開發相關通用教學資源,開展線上線下培訓,服務崗位能力梳理和提高官兵自主參與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的能力,共同激發軍事職業教育的內在動力,促進軍事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除此之外,在《軍隊院校教育條例(試行)》的要求下,鼓勵地方職業院校與部隊合作方聯合進行課題申報,通過各類課題的合作初步建立地方職業院校參與軍事職業教育的實踐機制。同時地方職業院校還可通過為預備役部隊開發建設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資源,間接參與到軍事職業教育教學資源的建設中。
優質資源 軍地通用
當前,軍事職業教育的核心是搭建內容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網絡平臺,該平臺既要以軍綜網服務平臺為主體,也要引入互聯網中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通過互聯網服務平臺匯聚地方優質在線教育資源,為官兵提供學習軍地通用和非涉密課程的服務。
實際上,地方職業教育一直重視在線教學資源的建設。例如,自2007年起,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就啟動了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已經發展成為擁有超過70萬教師、1406萬學生、41萬社會學習者和24萬企業用戶的大規模職業教育在線教學平臺。
因此,為了更好服務軍事職業教育,首先,可以將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平臺中的優質教學資源,引入軍事職業教育的互聯網服務平臺。其次,還可引入各級各類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平臺中已建設完成的優質信息化教學資源。再其次,積極鼓勵包括國家級在內的各級各類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平臺,開發建設非保密的軍事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在現有的教學資源開發更新的同時,增加面向軍事職業教育特點,通用化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更好地服務軍事職業教育。最后,還可以在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專項中,專門開辟面向軍地聯合主持的專業教學資源庫申報渠道,鼓勵地方職業教育參與軍事職業教育的教學資源建設。
書證融通 生涯教育
軍事職業教育既包括軍事院校外的在職學歷教育,也包括任職資格教育,還包括在崗的非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可以發現,軍事職業教育實際上涵蓋了官兵現役生涯中的所有類型教育,面向的是現役期間的長時段、大跨度的職業生涯學習。而這一職業生涯的教育也存在同地方職業教育相互溝通的可能。
首先,可以將軍事職業教育中通用性和非保密的教學資源引入地方職業教育院校的教學中,以及作為X證書的教學資源。通過教學資源的互通互認,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部隊的任職資格同職業院校的學歷教育以及職業資格證書之間的互通互認。
其次,還可以通過地方職業院校正在推廣的1+X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將X證書中的通用教學資源引入軍事職業教育學習平臺。依托X職業資格證書的第三方評價機構牽頭的機制,搭建軍事職業教育、地方職業教育和企業需求的融通橋梁。
再其次,地方職業教育可以通過學分銀行的框架,特別是職業教育學分銀行的框架,將部隊官兵在軍事職業教育中的學習經歷轉化為地方職業院校能夠認可的通用學分。借助于這些通用學分以及通用的職業資格能力證書,實現軍事職業教育與地方職業教育的相互溝通。
試點先行 政策保障
由于地方職業教育與軍事職業教育分別隸屬于不同的管理體系,因此,地方職業院校參與軍事職業教育也存在種種障礙。
為了突破這些障礙,首先,需要統一認識,這要求參與軍事職業教育的不同主體要認識到地方職業院校參與的意義,通過發揮地方職業教育建設教學資源的已有經驗和相關優勢,更好地建設軍事職業教育優質教學資源。
其次,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鼓勵地方職業院校和教師,甚至有關企業,參與軍事職業教育的教學資源開發和建設試點,包括面向軍事職業教育的要求,對現有職業教育教學資源的整合式和定制式開發。在時機成熟時,對于部分通用性較強的課程資源,也可開放試點軍地相關機構申請聯合建設項目。同時,還要注意重視部隊官兵,以及預備役部隊的使用反饋,確立“為應用而建”而不是“為建設而建”的開發目標和管理機制。
再其次,在聯合開發課程教學資源的基礎上,試點合作開展更大范圍以及更高層次的標準化專業標準和證書的建設,包括聯合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聯合開發軍地通用型職業資格證書(或任職資格證書)的試點。在開發通用型資格證書時,要由國防科技生產企業牽頭,組織已有合作基礎的部隊院校和地方職業院校,按照通用性和非保密性的原則,深入梳理部隊官兵與企業用人的技術技能要求,形成資格證書的通用性核心內容。在核心內容的基礎上,部隊內部的任職資格證書可再疊加保密性以及個性化的人才要求。通過這種“通用核心+個性特點”的知識內容結構,可以實現原領域(部隊體系或地方體系)的資格證書獲得者,只需進行短期培訓,就可快速達到新領域的任職要求,并通過新領域中的資格證書考核。通過上述逐步試點的方式,在試點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善相關政策體系和保障機制,最終實現地方職業教育參與軍事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機制。
總之,軍事職業教育對于實施人才強軍戰略、推進軍事人員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地方職業教育有責任、也有義務積極配合這一重要的基礎工程,根據自身的特點,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長,為推動軍事職業教育建設發展、構建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服務。
(作者徐堅工作單位系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侯小菊工作單位系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劉明興工作單位系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