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市政協主席劉以安:職教存多頭管理等問題,應從源頭破除體制障礙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市政協主席劉以安建議,從優化頂層設計、深化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建立職教高考制度等方面破題,進一步突出職業教育戰略地位,構建以就業為導向、體現終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培養高素質產業人才。
劉以安委員說,當前職業教育呈現多頭管理,不同類型學校隸屬于不同的主管部門,布局不合理、專業設置不科學,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的現象一定程度存在,難以形成職教發展的整體合力。
他建議:從源頭上破除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體制障礙,構建政行企校協同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格局。
優化職業教育辦學層次,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明確“中職基礎、高職主體、本科引領、碩士試點”的辦學定位,推進五年制高職教育深入發展。同時,健全專業結構動態調整機制,構建與產業發展規劃相銜接的職業技能人才數量需求庫和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數據庫,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輸送專業人才;推動普通高中與職業中等學校課程互選、學分互認;促進職業教育、開放教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協同發展,加快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
師資隊伍建設是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要素和前提條件。劉以安委員建議,建立校企人員雙向流動、相互兼職的常態運行機制,設立兼職教師“流動編制”和兼職教育資源庫,完善企業高技能技術人才到職業院校擔任專兼職教師的相關政策,探索建立雙導師制度和雙向互聘機制。建立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培訓評價組織多元參與的“雙師型”教師評價考核體系,深化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將師德師風、工匠精神、技術技能和教育教學實績作為職稱評聘的主要依據,破除“唯論文、唯帽子、唯獎項”的頑瘴痼疾。此外,建立績效工資動態調整機制,允許院校自主分配學校參與校企合作、社會培訓、技術服務、自辦企業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為績效工資來源。
劉以安委員還提出,應加快建立職教高考制度,進一步探索完善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工程碩士相銜接的一體化育人模式?!拔覀兛梢蕴剿髟诓糠只鶎庸珓諉T招考、大學生村官選聘、國有企業招聘中破除本科學歷以上的條款,允許具有相當學歷水平的職業教育畢業生進入選拔范圍?!彼ㄗh,應著力破除就業環節中的政策性障礙,加快推動就業機會均等化,減少各類就業不公平現象,從而吸引更多優秀的學生就讀職業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劉悅倫:加快推進技師學院納入高等學校序列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劉悅倫建議加快推動“技師學院納入高等學校序列”試點工作,實現技工院校與高等職業學校學歷互認。
劉悅倫表示:目前,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缺乏上位法律依據?!陡叩冉逃ā芬幎ǎO立高等學校的具體標準由國務院制定。但至今國務院沒有出臺相關標準,目前適用依據仍是教育部2000年出臺的《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暫行)》,亟待出臺更高層次的高等學校設立標準作為法律依據。2020年,廣東省首批納入高等職業教育試點的技師學院僅有3所,缺乏普遍性和代表性。
劉悅倫還提出,技師學院未納入高等職業教育有失教育公平。技師學院以高中后教育為主,在當前高職院校擴招背景下,技師學院與普通高職院校在入學門檻、學制等方面已無區別,論層次應納入高等學校范疇。但至今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畢業生仍只能獲得中等職業學校畢業文憑,比高職院校畢業生學歷低一個層次,有失教育公平。技工院校只能采用與開放大學、高等院校成人教育聯合培養模式,而技工院校80%的學生來自農村或城市貧困家庭,必須再繳納成人大專學費才能獲得非全日制大專學歷,進一步增加了學生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此外,部門技工院校遭遇生存危機,一定程度上將制約經濟高質量發展。
對此,劉悅倫建議:盡快以國務院名義制定和完善高等職業學校的設置標準,要充分尊重和考慮技工院校的教育特點和發展實際,重點評價學校德技并修、產教融合、學生獲取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畢業生就業質量、“雙師型”教師等情況。切實發揮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簡政放權,加快推動“技師學院納入高等學校序列”試點,以點帶面,促進全國廣大技師學院早日升級,徹底解決當前技工院校學歷教育認定偏低的問題,為更好培育大國工匠筑牢根基。
同時,探索機制創新,實現技工院校與高等職業學校學歷互認。探索建立職業教育和學歷教育有機銜接機制,通過學分互認推進學歷、學位、技能等級證書互認,最終實現技工院校學生達到同等學力即可直接取得相應的高等學校學歷,促進教育公平。并加快修訂《職業教育法》,明確高級技工院校、技師學院屬于高等職業學校,從根本上解決高級工及以上畢業生學歷認定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張力:鼓勵國企舉辦技工院校,將國企獨立所辦學校納入公辦院校序列
張力說“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央企舉辦的技工院校為我國石油、電力、航天、機械、建筑等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大國工匠’”。國企舉辦技工學校利于校企相互滲透融合,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利于打造技能人才集群、助推企業轉型發展。
張力表示,但是由于國企改革,隨著“企社分開、主輔分離”,企業辦學性質界定的模糊帶來政策缺失,辦學經費來源未能明確等困難,極大影響了國企辦校的積極性,國企舉辦的技工學校發展困難?!皩Υ?,我建議,健全支持政策鼓勵國企舉辦技工院校。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張力表示,目前國企辦校的辦學體制不明確。一方面,國企辦校不是國家財政性資金投入舉辦院校,按國家現有法規明確不屬于公辦院校;另一方面,國企辦校的投入均為國有資產,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暫行辦法》第五條:“民辦非企業單位其合法財產中的非國有資產份額不得低于總財產的三分之二”的規定,它又不屬于民辦院校?!皻v史上,國企所辦學校一般是企業的內設機構,而非法人單位。
目前,在國企改革中,為解決學校獨立辦學問題,國家要求國企所辦學校在企業注冊地或辦學地黨委編辦登記注冊,取得‘法人資格’,但不給人員編制和經費,成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
此外,國企辦校的辦學經費無保障。一方面,按照現行政策,國企辦校不能享受公辦中職學校每生每年6000元的生均撥款保障經費,也不能參照執行民辦中職學校“超出國家免學費標準,民辦學??梢韵驅W生本人收取學費”的扶持政策,即“既不能享受公辦學校政策,也不能享受民辦學校政策”。另一方面,雖然國家明確了“誰舉辦、誰投入”的技工院校辦學經費投入機制,但是,一些企業認為,舉辦技工院校不是企業發展的主業,屬于應該剝離的社會職能,不再向學校繼續投入。而且企業無論辦學與否,每年都要繳納教育附加費,但辦學企業沒有享受到任何額外的稅費優惠政策,明顯有失公平。
對此,張力建議:健全支持政策鼓勵國企舉辦技工院校,將國企獨立所辦學校(全額國有資產舉辦)納入公辦院校序列,進行事業法人登記,享受與其他職業教育學校一樣的財政政策(如公辦中職學校生均經費),其經費來源可以將舉辦技工院校的國有企業繳納的教育附加費按辦學地公辦中職學校生均經費標準,根據其全日制在校學生人數返還企業,全部用于技工院校發展建設,解決國企辦校資金缺口困難。
其次,在國企改革中,既支持大型企業集團單獨舉辦技工院校,又鼓勵企業采取共同投資方式設立股份制、混合制技工院校?!敖ㄗh國資委進一步研究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辦學的機制和體制,積極發揮地方和企業兩個積極性,特別是對已經在辦學地黨委編辦登記注冊,取得法人資格,成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學校,出臺支持政策,進一步做大做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