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將進入關鍵期,面臨現代化轉型的全新任務。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更加倚重高水平的技能型人力資本,技能人才隊伍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歷史時期發揮關鍵作用。企業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支柱,是技能人才培養、使用和開發的主體,在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近日,人社部、財政部、國資委、全國總工會、全國工商聯共同印發《關于全面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 加強技能人才培養的指導意見》,全面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政策的出臺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實施制造強國、質量強國、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支撐。
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是職業培訓工作主動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是我國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創新,突出企業的主導作用,是促進產教融合、緩解工學矛盾的有效手段,助力破解我國技能人才隊伍存在的“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配置效率不高”等突出問題,為新時期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技能型人力資本。
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的“特色”和“新”,主要體現在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本土化和創新上。學徒培訓是培養后備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不同國家采取的模式也不盡相同。我國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旨在引導企業建立技能人才工作新機制,通過在企業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組織企業新招用人員和新轉崗人員參加新型學徒培訓,建立長期、穩固的企校合作模式,創新企業職工培訓方式,完善培訓政策措施和培訓服務體系,加快企業青年技能人才的培養。
各方主體在實施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過程中,應主要把握三方面重點。一是強化培訓,聚焦能力。職業技能是技能人才最重要的能力素質,新型學徒制遵循“能力本位”原則,確保培訓目標與企業的需求緊密結合。能力本位的本質特征是以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面向企業生產一線,培養目標是各行業熟練勞動者和社會需要的技能人才。能力本位把增強勞動者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作為首要任務,能夠使新型學徒制培養模式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和勞動就業需要。二是緊盯需求,以用為本。新型學徒制堅持需求導向,堅持“以用為本”的人才開發規律,緊扣經濟產業發展需求調整培訓制度,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合理配置資源,著力提升技能型人力資本開發效能。培訓工作由企業擔負主體職責,建立健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開展大規模崗位練兵技能比武活動,支持企業自主開展技能等級認定等。三是加強激勵,綜合施策。通過完善經費補貼政策、健全企業保障機制、建立獎勵激勵機制等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建立健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開展大規模崗位練兵技能比武活動,形成政府激勵推動、企業加大投入、培訓機構積極參與、勞動者踴躍參加的職業技能培訓新格局。
在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過程中,應堅持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院校參與的原則,還要注重質量控制。政府的角色是引導者,負責制定“規則”,提供政策和必要經費支持。企業的角色是技能人才培養和使用主體,在整個體系中發揮主導作用,負責全程組織實施和負總責。企業的主體作用體現在確立學徒范圍、選拔導師、崗位培養等方面。由于企業的主業是生產經營,可投入精力有限,而院校熟悉技能人才培養規律,在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課程建設、教學組織與實施等方面擁有天然優勢,應與企業結為“伙伴”并根據其實際需求,在教學培訓資源方面提供服務。補貼標準的合理性及支出的合規性則是各級政府部門的監督重點。另外,企業導師配備、學徒穩定情況、企業師徒立項、學徒工作績效提升等要素適用于評估企業主體;教學實訓資源配備、導師授課評價、項目組織實施進程等要素適用于評估院校主體。
(作者童天 系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