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視和加強第二課堂建設,重視以文化人和實踐育人”。學生社團是高校對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第二課堂的主要抓手。深化學生社團建設,突出社團文化獨特的育人價值,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的重要舉措,更是促進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徑。
社團思政,簡而言之是通過以思想政治類社團引領,將思想政治教育根植社團建設,“基因式”融入社團活動各環節、各方面并貫穿全過程,讓所有社團和社團活動有“思政味道”,實現社團文化育人的潤物無聲。社團思政與思政課程一脈相承,對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課上與課下、課堂與課余以及校內與校外、隱形與顯性完整的體系社團思政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社團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時代價值。
2016年,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印發《高校學生社團暫行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并規范了高校社團的管理。然而,由于各高校發展不均衡,師資、經費不足等原因,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發展和建設中存有一定的問題。如對社團頂層設計不足,管理、指導、監督不夠,出現“數量多、門檻低,類型窄、更新快、傳承少”等問題。導致社團文化育人的功能沒有充分發揮,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尚未得到足夠重視,缺乏有效引導,使得社團活動出現如下傾向,如學生參加社團主要集中在文化體育類,達80.38%;社團活動內容融入思政元素僅占9.37%;社團師資隊伍建設薄弱,有的高職院校學生社團指導老師配備明顯不足,甚至空缺;有的指導老師思想素質不高、業務不突出,僅僅“掛名”。這些傾向導致社團教育主體缺位、學生社團骨干作用不突出,如果任其發展,會影響社團的整體水平提升和學生參與社團的熱情,必須要予以糾正。
首先,社團思政理念要牢固樹立陣地意識,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占領社團,通過政策導向以及啟發、動員、教育、監督等方式,開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進社團模式,引導社團發展符合時代的發展方向,符合學生的成長成才需要,社團活動全面弘揚正能量。社團思政是對學生的“精準思政”,要打通社團建設的最后一公里——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問題。
其次,明確社團思政是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政課,在實際教學中,盡管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不斷創新改革,但由于職業院校學生本身理論基礎薄弱,仍存有“為學而學”、“為考而考”的現象,從根本上挖掘學習的內深動力是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社團思政可把握高職學生思維方式的演變趨勢和自身特點,以學生社團為依托,創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途徑,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學生社團和活動中,用青年學生易于接受的寓教于樂、寓教于活動的方式,集教育、娛樂、知識性一體,在社團活動中潛移默化接受教育,有效解決學生思政理論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成為思政課第一主課堂的有力補充,應打造成為高職的“思政名片”。
其三,把社團思政打造成落實“三全育人”的重要載體。高職學生興趣愛好廣發,參加社團成為學生課后主要場所和內容,社團活動占據課余大部分時間。學生社團在引導、教育、促進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社團思政對接課程思政,將思想政治教育從課上延伸到課下的學生社團和活動中,社團思政與專業同步教育、社團成員思想與技能同步提升。“小社團、大思政”,可有效地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全過程。
社團思政要突破傳統的思政教育和社團建設理念,通過聚焦建設黨委領導下的社團機構、師資隊伍的思政條件、課程建設的思政內容、實踐活動的思政元素等,擦亮“思政名片”,構建凸顯思政文化的學生社團,形成思想領先,多領域、多層次、各具特色的社團文化育人局面,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作者胡穎蔓 系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