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一帶一路”和“十四五”背景下,打開專業人才培養國際化新格局,成為擺在高職院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2022年2月8日,教育部公布的“工作要點”中提到:推進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高質量發展;加強對歐高層次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工作;深化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推進海外中國學校試點建設等。
近年來,高職院校在推進國際合作辦學中,一直探索重塑育人模式、重構課程體系之路,在開展來華留學生教育的同時,也努力拓展海外辦學渠道,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國際化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當前,國家已相繼出臺《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對于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辦學提出了綱領性要求。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出臺。規劃指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深化教育改革,開展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根據指導思想,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辦學開啟了從合作育人模式到具體課程標準、教學實施全方位多元化的新一輪探索,將高質量發展這一要求貫徹到底。
在“十四五”規劃的新起點上,做好高質量國際合作辦學工作,應當從探索辦學模式和育人模式入手,力求創新改革。
開創“四元多維”的新辦學模式
中國本土高校與外方院校合作設立海外學院時,如何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狀況、產業分布、風土人情,更好地融入當地文化,一直是令人深思的問題。傳統兩校合作模式較為單一,存在一定局限性,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況。在提倡校企合作的大環境下,應當嘗試“四元”的新辦學模式,即我方院校、外方院校、協會、企業深度合作,培養的人才能夠高度契合當地政府、高校、行業和企業對于復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多維”即從合作育人模式的頂層設計到具體課程標準、教學實施執行全方位多維度的海外辦學新模式。經辦學實踐證實,該模式能夠較好地避免海外辦學“水土不服”情況的出現。
“雙向深度共融”把高質量合作辦學推向縱深
推進現代學徒制基礎上的“雙向深度共融”育人模式。高職院校在招收海外留學生過程中,結合現代學徒制培養理念,注重技能+語言教育與企業實踐相結合,最終形成高質量的海外合作辦學項目。在教學上,可通過語言+技能雙課程、校內+企業雙階段、線上+線下雙環境、中文+外語雙文化、教師+師傅雙導師的方式,實現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融合、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融合、理論教學與企業實踐融合、能力考核與技能評價融合、專業教師與能工巧匠融合,從而實現留學生教育與本國學生的培養教育體系同步。
線上+線下雙環境共同育人,構建螺旋上升知識體系。線下充分利用高職院校豐富的實訓教學場地資源,以及校外合作企業的實習實踐場地資源,學生不僅在校有充分的模擬實訓機會,也能在企業進行全真環境下的實踐。在此基礎上,學生充分利用線上資源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實現線上理論+線下實踐的雙環境共育,雙軌并行。疫情大大推動了網絡課程在全球各個國家各類學校的普及程度。國際合作辦學中也非常適合運用線上教學方式。
文化互融是合作辦學的前提
高職院校可以嘗試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海外分校,或是嘗試雙向共融的育人模式。區別于傳統合作辦學育人模式的單向輸出,雙向共融的育人模式更加強調中外文化的互通互融,教學資源得到極大豐富,合作辦學效果顯著。
在辦學過程中不單一講授某一技能,而是應充分融入中國文化的內容。學生不僅學技能,也要學語言、學文化、懂風俗。在授課過程中,可配備具有中外雙語背景的教師,在技能的講授和教學過程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及相關應用漢語的教學內容;專門制作中國文化教學板塊,在進行漢語教學的同時,幫助留學生深入學習中國文化和傳統習俗,拉近外國學生與中國文化的距離,讓留學生充分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教師應當充分借助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常規性線上授課,積極開拓網絡教學渠道,挖掘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自主選擇性,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分借助權威的數據庫平臺進行學習,譬如國家教學資源庫、線上博物館等,幫助留學生解決教學知識點籠統、抽象的問題,讓留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中國文化,學習更便捷,更有成效。借助這些網絡課程平臺和途徑,學生的知識體系呈螺旋上升狀態,學得扎實、學得系統,學習效果良好。
中方課程+外方課程的雙向輸入,實現中外文化互融。傳統的合作辦學形式下,課程的輸入一般是單方的,在新形勢下,在教學標準的制定和教材的使用、輸出上,更加充分體現中外文化的互融。例如,在課程的輸出上,呈現多樣性的特點:由中方資深教師向外方學生授課;同時,外方也可以選擇優秀教師為中方學生授課。如此,教學資源更為豐富,師生反響良好,教學效果顯著。在課程的輸出和輸入過程中,尤其要注意中西文化的差異性,避免由于文化差異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新時代背景下,開展好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辦學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契合“一帶一路”倡議的需要,也契合大國文化自信的需要,以及“雙高”建設大背景的需要。既是檢驗“雙高”建設國際化水平的試金石,又是中外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領域融合創新的嘗試,也是中華民族日益強大的文化傳播力的有力體現。高職院校應當始終堅持立足自身特色和學科優勢,以“大國工匠”精神和國際化視野為人才培養的著力點,將國際化教育合作推向一個高質量發展階段,不斷擴大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新時代背景賦予了國際合作辦學新的建設任務:打開專業人才培養國際化新格局,賡續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酈悅 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