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新公布了一批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包括“香菇生產”“臨安山核桃加工”“建德豆腐包制作”等10個項目。目前浙江已累計推出111個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
“縉云燒餅”也稱為桶餅,是浙江省縉云縣傳統小吃。據說,有650余年的歷史。縉云燒餅以面粉、鮮豬肉和梅干菜為主要原料制成餅坯,經燒餅桶炭火烘烤制成。麗水市縉云縣積極申報“縉云燒餅制作”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經認定,“縉云燒餅制作”被定義為“運用縉云燒餅制作設備、工具和原料,運用傳統成型技術和陶制爐心烤制技法,進行燒餅成品制作的能力。”
在金華永康、溫州永嘉等地,制作麥餅是一個傳統手工活。近三年來,永嘉麥餅產業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品牌知名度顯著提高,全國永嘉麥餅店從2019年初的100余家增至如今500余家,產業年產值從2019年的1.2億元增至2021年的5億元,已逐漸發展成為具有“永嘉地標”的特色農業產業。這得益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總結提煉,為麥餅制作編寫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一個麥餅用多少面粉、配多少肉餡、重量不少于多少克,都有相應標準。“每個麥餅直徑10至12厘米,表面褶皺約28至32褶,餡料肥而不膩,面皮疏松,不韌硬。”麥餅制作師傅黃先生說。
在浙江分批推出的百余個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中,既有“魚丸制作(石浦)”“楊梅種植”“織襪擋車”等易學易上手的家常技能,也有“竹子雕刻”“青田石雕敲坯”“龍泉青瓷刻花”等非遺傳承和地方傳統特色技藝,更有“創業輔導”“民宿管家服務”“家庭教育指導”等新興行業。其中民宿產業已經成為發展鄉村旅游、振興鄉村經濟、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推手。以浙江德清為例,2021年德清成立民宿管家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全面打通民宿人才發展培養的“綠色通道”,目前已有各類大小民宿近900家,年均接待量100萬人次以上,民宿產業年經營性收入突破25億元。
為規范和推進專項職業能力考核,浙江省在2019年就開展了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審核備案工作,由各地市技能評價(鑒定)中心組織開發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并對申報條件和要求作了相關規定,真正為有需求的勞動者提供服務。
浙江寧波的村民老陳由于學歷低找工作屢屢碰壁,今年他正努力準備寧波三臭腌制專項職業能力考核,他說:“之前一直在家干雜活,找不到好工作,小時候父母那邊學了點腌制的手藝,剛好趕上了政策的東風,等我通過考核,就可以去村里專門做寧波三臭腌制的廠子里上班了,真的是小學輟學后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老陳準備的考核是運用有益微生物乳酸發酵原理,以選料、配鹵、加工、煮制、裝甏、發酵等技術規范,將冬瓜、莧菜管、芋艿蓊等原料用傳統制作工藝,腌制成“寧波三臭”的能力,等考核通過后就業渠道會大大拓寬,收入也會隨之上升,他就可以憑借自己的手藝養家糊口了。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夏學民表示,長期以來我國職業資格認證往往與學歷掛鉤,導致低學歷者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另外,隨著電子商務、鄉村旅游等新業態迅猛發展,互聯網營銷師、網約配送員等多種新職業層出不窮,急需規范。
浙江省人力社保廳相關工作負責人表示,經過培訓考核,由市縣人力社保部門為考核合格的勞動者發放《專項職業能力證書》,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一樣享受相應政策待遇。
最新統計顯示,浙江省已累計培訓考核60余萬人,其中59萬人獲得了《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僅“建德豆腐包”一項,至少已培育850余名豆腐包制作師傅,在全國9個省市建設示范店(點)270余家,帶動2000余人就業,年營業額超過2億元。
“專項職業能力考核機制,對低學歷、農村勞動者無疑是個福音,對于進城務工的靈活就業人員幫助很大,有利于推動鄉村振興,幫助全體勞動者實現共同富裕。同時,對于保護地方傳統文化、留住‘鄉愁’也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化價值。”夏學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