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湖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陸勤豐
問:全省職業教育大會提出,要健全完善“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發展體系,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長學制改革。這其中,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作為優化浙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推進高地建設的重要標志性成果,尤為令人關注。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如何推動此項改革?
答:為提升中高職貫通人才培養質量,湖州職業技術學院主動面向市場,堅持開門辦學,以服務湖州主導產業為重點,形成“中職—高職—企業”一體化人才培養平臺,以及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構建課程體系、共同建設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共同開展教學過程管理等“一平臺、四共同”的中高職一體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標準、課程體系及教學過程的有機銜接。
問:在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下,如何形成多方合力,搭建起中職學校、高職學校、行業企業三方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平臺?
答:高職學校是區域中高職一體化培養改革的牽頭者。我們聚焦湖州市“4210”產業體系,成立了建筑業、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智能電梯、物流與信息、商務貿易、旅游業、文化創意等專業(群)產教融合聯盟。每個聯盟都由我校中高職貫通培養的專業牽頭,核心成員包括中高職貫通培養的中職學校、產業主管部門、行業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建立聯盟定期會議協商機制,推動聯盟各成員單位形成命運共同體。
例如,我校與長興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共建長興縣現代制造業職業教育聯盟,并開展中高職一體化現代學徒人才培養實踐,與長興天能集團共建工匠學院,創新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與長興吉利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聯盟每年定向為長興縣企業輸送人才200人以上,助推長興縣產業轉型升級。
問:在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下,如何圍繞高規格培養、高質量就業等要求制訂人才培養方案?
答:我們依托專業(群)產教融合聯盟,整合高職學校、中職學校、行業龍頭企業資源,共同開展人才需求調研,研究中高職人才培養定位,共同制訂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統籌安排教學計劃、課程選擇、實訓實習、考核評價等各環節。對接專業職業標準,將中職與高職階段的職業技能考核內容與要點融入銜接課程教學內容,將各級職業技能證書有機整合;貫通班學生在中、高職學習階段的生產實習和頂崗實習均安排在聯盟內的成員企業單位完成,實現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之間的零距離對接;形成聯盟內畢業證與就業準入證的對接機制,實現中高職培養目標的有機融合。各中高職一體化專業建立三級對接模式,即任課教師之間、班主任之間、專業負責人之間的溝通機制,解決教學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有效保障教學質量。
問:如何安排好五年制培養模式下的課程體系設計,妥善處理好學和用之間的關系,提升人才培養的綜合素質和技術技能規格?
答:這需要中職學校、高職學校、企業三方根據崗位需求,加強統籌規劃,以整體設計、分段遞進的思路共同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五年一貫制課程體系。
五年一貫制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課程、職業基礎課程、職業技能課程和“‘1+X’證書”對應課程等四個模塊組成。
公共基礎課程按照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規定要求,貫通中高職全過程。
職業基礎課程以專業群共同的知識和技能為基礎構建,將高職的基礎課程下沉,在中職階段全部完成。這樣不僅避免了中、高職課程內容的簡單重復,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而且更利于在較短的時間內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職業技能課程按照合作龍頭企業(典型企業)核心崗位的工作要求,體現中高職承接與延續的關系,基于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段設置,將職業技能訓練貫穿整個培養過程。中職階段的職業技能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具有職業等級初級、中級證書要求的綜合能力,高職階段的職業技能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具有職業等級高級證書要求的綜合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
此外,我們還將“1+X”證書考試內容融入課程體系,中職階段以獲得職業等級初級證書為目標,高職階段以獲得職業等級中、高級證書為首要任務。
問:如何做好協同,建設好適用于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教學資源平臺?
答:在我校,由中高職貫通培養的二級學院項目組牽頭,會同中職學校、行業協會、合作企業組建四方教師團隊,共同制定專業課程標準,共同研發和編寫一體化課程教材,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內容。
充分發揮高職學校專業的學科、技術優勢,與各數字資源平臺合作,聯合中職學校、典型企業共同開發建設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共同建設在線精品課程。同時加強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實踐應用,向中高職銜接班開放,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采用項目化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設計,科學組織課程內容,打通學生信息反饋通道,根據反映的問題、建議,持續完善資源建設,確保教學資源的質量,深化教學改革,真正做到資源共享、課堂共管,有效解決中職學校資源匱乏難題。(汪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