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全球的教育與培訓體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數字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為在數字時代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歐盟制定并頒布《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提出“發展高績效數字教育生態系統”和“提高數字化轉型的數字技能和能力”兩大戰略及十三項行動計劃,支持各成員國的教育和培訓系統可持續和有效地適應數字時代新的發展與變化。歐盟的數字教育改革為我國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提供幾點啟示:加強數字技能培養,完善基礎設施支持;推進信息素養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創建教育信息化資源與經驗共享的合作交流平臺。
歐盟(European Union)是由歐洲多國共同組成的開展區域性經濟合作的國際組織,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重要的標桿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使歐盟各國的教育發展以及國際教育合作遭遇困難,也加速了教育數字化轉型。[1]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和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歐盟及其成員國積極采取行動,于2020年9月頒布《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Digital Education Action Plan(2021-2027)),以建立適應數字化時代發展的教育和培訓系統,實現數字教育更有效、可持續和公平的發展,同時也對歐洲數字教育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愿景。
一、歐盟數字教育現狀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為保證教育和培訓過程的連續性,歐盟各國開始廣泛推廣和使用數字教育模式,各級各類學校啟動遠程教育和在線學習模式。歐盟各國1億多人開始接觸到具有新挑戰性的學習、教學與交流方式[2],在這種情況下,歐盟教育數字化轉型更加迫切。
(一)數字技能水平較低
數字教育模式的廣泛推行對歐盟各國的教育工作者和學習者的數字技能提出新的要求,而在2019年,歐盟各國1/5的年輕人沒有達到數字技能的基礎水平[3],成員國也面臨數字專家短缺的問題,58%的企業表示在招聘數字專家方面存在困難,78%的企業認為數字技能的缺乏是開展投資的主要障礙。[4]在師資儲備方面,2018年經合組織(OECD)教師教學國際調查(TALIS)數據顯示,歐盟只有不到40%的教育工作者愿意在教學中使用數字技術,只有39%的教育工作者對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數字技術做好了準備,大多數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才開始完全使用數字技術進行教學和學習,超過70%的勞動者缺乏基礎的信息通信技術。[5]由于缺乏相應的數字經驗與技能,在教育數字化的過程中易出現虛假信息、信息過載和缺乏有效的信息驗證方法等問題。在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組織的數字教育倡議公開公眾咨詢(Open Public Consultation)結果中,學習者和家長認為能夠管理信息過載、辨別虛假信息、保護個人信息是一項特別的技能,對批判性地處理、評估和過濾信息具有特別意義。
(二)缺乏統一的指導標準和性別多樣化意識
歐盟各成員國的數字教育教學平臺、教師技能評估等存在標準不一的問題,各教學平臺之間的互通性和協同性有待改善,不利于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跨國溝通、交流、合作與評估。有吸引力的學習材料、學習和評估指導的缺乏也導致部分學生、教師和家長不愿意參與其中。此外,歐盟各成員國在數字教育領域的學習存在嚴重的性別失衡,不利于促進教育公平。2017年,女性占歐盟各國所有高校學生的54%,但在科技行業工作崗位僅占17%。雖然女生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和國際計算機和信息素養研究國際技能測試(International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Study International Skills Test)中的測試成績優于男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在STEM科目中的學業表現與積極性下降,這也影響了她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將女性融入數字經濟、增強數字教育市場性別多樣性、吸引更多女性從事信息通信技術工作,將有利于數字技術的教學和發展,增強數字教育中的公平性。
二、發布背景
新興數字技術的廣泛出現和應用推動了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制度、教學評測等方面的深度改革,成為學習者進行協作和創造性學習的工具,有助于教育與培訓更加靈活和個性化。數字技術可以幫助學習者和教育工作者訪問、創建和共享大容量數字資源,拓寬教與學的途徑,縮小來自不同經濟背景學生之間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育公平。學習者能在教室和工作場所之外的地方進行學習,根據個人學習需求進行自由選擇,不受時空限制,滿足終身學習的需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數字技能水平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有助于在與學生進行個性化互動的基礎上,根據每個學習者的學習節奏進行學習模式的定制,提高學習者的學習動力。世界各地的學生也有機會獲得來自不同國家教師的教學和指導,使跨國的學習和交流更加便利。
數字資源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有了新的機遇與發展。第一,數字教育資源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有利于促進數字教育資源的共創式建設與升級發展。例如,慕課、微課堂、教學視頻、混合學習資源等,能適應不同階段、不同類型和不同教學情境的教育需求。[6]第二,數字資源的使用更加便利與精準化,能夠為不同學習者提供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數字資源,實現精準定位和推送,大大提高學習效率。第三,教材向電子化方向發展,教科書將被筆記本電腦、平板以及電子閱讀器代替,教育資源容量的增加為學習者多層次、全方位涉獵知識提供了有利條件,學習者的學習將不受時空限制。第四,隨著數字教育資源的公共化和免費化,學習成本降低,學生能更輕松地獲取優質學習資源,主動進行學習。
在這些挑戰與機遇面前,歐盟發布新版《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將教育和培訓面臨的問題和挑戰轉化為教育變革的機遇,提出了支持高質量和包容性數字教育的原則、愿景和一系列措施。從兩個相互關聯方面,即數字技術的部署和數字能力的培養出發,將“發展高績效的數字教育生態系統”和“提高數字化轉型的數字技能和能力”作為兩個戰略行動重點,制定了14項具體的行動計劃。同時,通過建立歐洲數字教育中心(European Digital Education Hub)加強歐盟在數字教育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且適應數字時代發展要求的歐洲教育。
三、改革舉措
(一)發展高績效的數字教育生態系統
數字教育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其良性發展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參與。在數字教育轉型的機遇中,歐盟率先關注到數字能力的有效規劃和發展、高容量的互聯網連接(high-capacity internet connectivity)、數字教育內容和數字技能培訓對教育培訓系統、教育者和學習者的重要性。因此,歐盟委員會提出需要持續審查并更新數字戰略,以解決基礎設施與設備方面的技術差距。與此同時,在互聯網方面,增加接口連接需求,應用新興互聯網教學技術,為教育機構和學習者提供快速、可靠、泛在的互聯網連接服務,確保他們能實現穩定、高效、靈活的學習。在數字教育內容和數字技能培訓方面,提供高質量的內容(high-quality content)、用戶友好型工具(user-friendly tools)、增值服務(value-adding services)和安全平臺(secure platforms),使教育者能夠利用數字技術高效開展創新型教學,開創無障礙、高包容性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具體而言,高效的數字教育生態系統包括以下六項行動。一是與各成員國開展戰略對話,為實現成功的數字教育提出建設性意見。這些建議主要包括:利用歐盟成員國提供的資金解決設備缺口問題并縮小地區間網絡連接差距、發揮歐盟的主體作用為教育和培訓機構提供適應數字化的專門知識等;鼓勵各利益相關方就數字教育開展更密切的對話與合作,并支持各會員國根據最優做法和教育經驗制定數字教學方案,以提升教師的數字技能。二是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在2021年底提出關于中小學遠程教育的理事會建議,助力歐盟層面建立和達成對遠程、在線和混合學習的所需方法的共識。三是致力于開發歐洲數字教育內容框架,包括針對特定部門及其需求(如高質量教學設計、可訪問性、識別和多語種)的指導原則,同時反映對內容的操作性、認證、驗證和可轉移性的相關需求。啟動關于創建歐洲交流平臺的可行性研究,以分享經認證的在線資源,并連接現有教育平臺,實現在線資源的可及性和交互性。四是必要時支持學校千兆連接(gigabit connectivity)和“歐洲設施計劃”(Europe Facility Programme)下的學校網絡連接。充分利用歐盟對學校互聯網接入、數字設備購買、電子學習應用程序和平臺的支持。五是利用“伊拉斯謨合作計劃”(Erasmus Cooperation Projects)支持小學、中學、職業教育與培訓和成人教育機構的數字化轉型。通過伊拉斯謨教師學院(Erasmus Teacher Academies)支持數字教學法(digital pedagogy)以及為教師提供使用數字工具的專業知識,包括無障礙使用技術和其他相關輔助性技術,并推出一個為教師提供在線自我評估工具——教師自拍(Selfie for Teachers),幫助他們認識其自身在數字、技術和教學技能方面的優勢和差距。六是促進新興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制定在人工智能(AI)和數據使用方面的教與學道德準則,并通過地平線歐洲(Horizon Europe)資助框架支持相關的研究和創新活動。
(二)提高數字化轉型的數字技能和能力
堅實的數字能力在數字教育的過渡與轉型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具備數字技術和獲得數字素養可以使學習者和教育者在數字化時代的學習和發展更加靈活有效。在此戰略行動重點下,歐盟從數字技能、數字素養和信息化教育、數字專家的培育及數字部門中的性別偏見三個方面提出具體的行動建議。
歐盟委員會十分重視數字技能和能力對經濟復蘇和教育振興的關鍵作用,著力培養和提高學習者與教育者的數字技能和能力,從以下四個方面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措施。第一,在數字化轉型加速的背景下,積極更新“歐洲公民數字能力框架”(European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Citizens),提出對數字技能的掌握要從基本技能向高級技能和新技能轉變,這些高級技能包括人工智能、數據素養、超級計算、網絡安全和數據相關技能。支持為學校、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以及其他培訓機構開發人工智能學習資源,提高對人工智能為教育和培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的認識。第二,發揮歐盟主體作用,支持教師在數字教育領域的專業發展,通過關注各級教育中的高質量信息化教育,并與《歐洲技能議程》(European Skills Agenda)協同發揮作用,加強與企業在確定和更新信息以及新技能需求上的對話,以改進教育和培訓中的數字技能培養。第三,針對年輕人缺乏基本數字技能的問題,歐盟委員會發布加強青年保障建議(Reinforced Youth Guarantee Recommends),對“青年保障計劃”(Youth Guarantee)中登記的網絡數字技能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為青年提供專門的預備性數字培訓。第四,制定歐洲數字技能證書(European Digital Skills Certificate),該證書代表了個人的數字能力水平,與數字能力框架的熟練程度保持一致,可得到歐洲各國政府、教育機構、雇主等的認可,能在歐洲區域進行流動,為其跨國求職和學習提供便利。
歐盟也強調數字素養在當今數字時代的重要性,并提出為所有年齡段的人提供發展數字素養的機會。第一,加強學習者和教育者對新興數字技術的了解,使他們能夠積極、安全地使用這項技術,并了解與道德、環境可持續性、數據保護和隱私、兒童權利、歧視和偏見有關的潛在問題。第二,在廣泛數字技能發展的基礎上,補充了溝通協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批判性思維、創造力、過濾和評估信息等能力。第三,為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制定共同準則,以培養數字素養,強調加強利益攸關方的密切合作,這項工作將按照即將出臺的“媒體行動計劃”(Media Action Plan)進行。第四,發揮信息化教育在高度數字化世界中的作用。歐盟委員會通過在常規課堂教育和課后教育中運用創新和激勵性的方法引入高質量、高包容性的信息化教育,培養學生的編碼能力和數字創意。例如,“歐洲編碼周”(Europe Code Week),向廣泛和多樣化的受眾介紹編碼、編程和數字創意,培養女性群體從事STEM相關研究和工作的興趣,增加從事信息技術有關行業和研究、數字部門或數字工作中的女性人數。
(三)改善歐盟的數字教育合作
在編制《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期間進行的公眾咨詢中,各利益攸關方強調在數字教育領域加強各方合作與交流,以支持兩個戰略行動重點。為此,歐盟委員會提出建立歐洲數字教育中心,將國家和區域數字教育倡議和行動聯系起來,支持跨部門合作,解決諸如共同標準、互操作性、可及性和質量保證等問題。[7]
數字教育中心為各國提供交流平臺,支持歐盟成員國建立數字教育國家咨詢服務網絡,以更好開展國家、機構和部門間的對話。該平臺能將國家和區域數字教育倡議聯接起來,并通過各種活動將政府部門、私營部門、專家、教育和培訓者等聯系起來,促進數字教育經驗的交流與合作,以支持在歐盟成員國內實施全方位的數字教育;數字教育中心在整個《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中發揮著監測和評估的作用,為該計劃的實施提供問責制監管和公開化、透明化保障,運用關鍵績效指標幫助評估和調整各項行動。[8]
為更好地發揮數字教育中心的作用、提供更好的服務保障,歐盟委員會將建立合作實踐社區(COP)、國家咨詢服務網絡(NAS)并提供高級學習和培訓機會(SALTO)。合作實踐社區提供跨部門的空間,該空間可以共享教育與培訓部門數字教育的專業知識、最佳實踐和解決方案;將國家咨詢服務網絡融入整個數字教育中心社區,以支持“關于數字教育中促進因素的戰略對話”,促進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對話,促進跨國合作;高級學習和培訓機會將為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提供指導和培訓,促進其服務的專業化,識別、交流和收集數字教育行動中的最佳實踐案例,通過出版相關出版物的形式分享實踐經驗。
四、啟示
(一)加強數字技能培養與基礎設施設備的支持
數字技能的培養和基礎設施的保障對數字教育的有效開展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借鑒歐盟數字教育的有關經驗,我國可加強教育者與學習者的數字技能,并為其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在數字技能的培養方面,可明確和豐富數字技能的層級并擴大學習對象的范圍。在歐盟委員會的公眾咨詢中,約62%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數字技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得到了提高,而教育和培訓人員提高的比率更高,超過50%的受訪者計劃未來進一步提高數字技能和能力。同時,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女性在數字化時代的獨特價值。在此基礎上,歐盟為女性提供了更多具有針對性的數字教育與培訓,并且在提升技能水平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我國數字教育一方面可將數字技能的范圍拓展到更高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層級,促進我國公民持續提升數字技能。尤其要加強和注重教師和學習者高級數字技能的培養與培訓,保證教師學會利用新興教學技術和工具進行教學,學生有獨自進行數字學習的能力,著力培養專業的數字化人才。另一方面可從頂層設計上支持女性群體接受全面的數字技能和能力教育,培養女性對信息技術相關職業的興趣和能力。加大對貧困地區學習者數字技能和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和資助力度,縮小數字技能和能力的性別和地域差距。
加強對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設備的支持能夠為學習者和教育者提供在線學習的保障。歐盟委員會認為數字技能和能力至關重要,但這些技能和能力的發展需要基礎設施的保障。來自幾個成員國的受訪者認為,必須加強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并提供高質量的學習內容。[9]一方面,可加大對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投資和研究,加快推進高速網絡的連接,保證網絡的暢通;另一方面,可從頂層設計出發加強統籌規劃[10],集結各利益攸關方形成統一的教學指導原則。
(二)推進信息素養教育納入課程體系
信息素養能夠使年輕人對數字世界有更準確和綜合的理解,了解信息技術在解決社會挑戰方面的潛力和局限,改善學校的信息素養教育需要一種合作的方式。
首先,我國可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信息素養框架,在框架的指導下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其次,加快推進數字素養納入學校課程體系,使學生在數字獲取、數字交流、數字創建、數字消費、數字安全、數字倫理、數字規范、數字健康等方面獲得綜合發展[11],采取廣泛且創新的方式培養學生批判性地處理、過濾和評估信息的能力,特別是識別虛假信息的能力。歐盟將信息素養教育落實在各級各類教育中,并且通過“歐盟編碼周”等倡議更廣泛、多元、創新的方式推進和落實。最后,建設信息和數字素養終身學習的平臺和教育體系,信息和數字素養需要長期、可持續的培養。同時,應從制度層面加強對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視,將信息素養教育作為適齡兒童學習的基礎課程,采取多機構和多部門協作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適合對象群體的活動。
(三)創建教育信息化合作交流平臺
歐盟《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注重各方的密切合作,有效的合作有利于解決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多方不協調問題,進而從全局把握計劃,推動其有效實施。在交流平臺的創建中實現集中的討論和交流,分享經驗和在線學習資源,實現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戰略合作,為數字教育的開展提供基礎保障。
在合作交流平臺建設方面,一是建立教育信息化的網絡咨詢服務中心,教育工作者可在該服務中心交流教學經驗,共享經認證的數字學習資源,向學習者提供免費的在線課程。二是設立專門的信息化教育監測和評估機構。通過數字工具、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對數字教育實踐過程進行測量、分析,促進未來的教育信息化朝著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方向。一方面,應該保障監測和評估的專業性和科學性,積極運用信息化管理系統進行數據與信息的匯總與跟進。另一方面,加強數字教育監測的學習和學術研究,研制科學生態監測評估體系,分享良好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