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連民心,枝葉總關情。現代社區建設是一項關乎民生、連接民心的社會民生事業工程。今年以來,金華開發區聚焦構建多元共治體系,推動小事居民治、大事社區辦、急難事共商,形成“有事大家議、有話大家說、有難大家幫”的基層社區治理格局。
三江街道雅苑社區地處賓虹商圈繁華地段,是一個集老舊小區、繁華商貿于一體的融合型社區。今年以來,社區圍繞“臻美雅苑·幸福家園”服務品牌,成立區域化黨建聯盟,涵蓋商圈樓宇、沿街商鋪等特定區域,合理劃分7個網格,57個微網格,將黨組織覆蓋到全網格。同時通過建立完善網格積分賦能、聯席協商議事等機制,不斷壯大“小巷管家”隊伍,形成“民呼我應”的善治場景。
“社區根據居民日常不同需求,選拔黨員、業委會成員、優秀居民骨干、居民代表等組建睦鄰議事、糾紛調解、水電修理、文藝宣傳等多支不同的服務隊伍,居民反映的問題第一時間有人解決,矛盾糾紛第一時間化解,對于無法解決的問題能迅速‘吹哨’,調動更多元的力量聯動解決,以此形成‘微訴求黨員幫忙實現、小矛盾支部商量調處、小問題黨群聯手解決、大事情向上匯報辦理’的良性互動。”社區黨委副書記朱瑩說。
“現在排隊的人很少,大家抓緊去做核酸……”8月6日一早,微網格長應建民就在樓道群里提醒小區業主做核酸檢測。在鄰居眼里,應建民是個熱心腸。“他呀,很關心小區里老年人的生活,之前疫情期間,他還自發組建了一個暖心物資保障組,為老人送去蔬菜瓜果。”居民陳盼告訴記者,大家有困難都愛找應建民幫忙,他也總是伸出援手。“無論是守小門、核酸檢測還是防疫宣傳,在疫情防控期間,社區里總會有一群人為大家筑起安全防線。”
蘇孟鄉和悅社區是開發區規模較大的“拆遷安置社區”,人員結構復雜、鄰里矛盾突出,是治理難度大的社區之一。今年以來,社區黨委圍繞“和悅親鄰社”黨建品牌,以“黨建+融合共治”模式創新,組建草鞋文明勸導隊、“李姐說反詐”宣傳隊、黨員先鋒“疫”線志愿隊、“親鄰社”消防巡查隊等多支治理隊伍,對于這些隊伍,和悅社區黨委書記汪燕飛都是充滿感情。
“之前每天和鄰居一起搓麻將、聊天,這個活動讓我們的生活豐富了許多。”李女士是和悅社區的居民,她口中的活動是和悅社區社會組織開展的“花樣年華”閑散女性賦能項目,為閑散女性提供自我修養、家庭親子教育、生活技能等課堂,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從本質上提升女性能力和魅力,讓她們能夠走出家門,融入到社區中來。
不僅有針對女性群體的活動項目,和悅社區還專門針對青少年開展“未來車站”青少年增能項目,通過反詐實踐活動、拼模型活動等不斷增強青少年全方面發展的能力。“我們社區是需要做出很大改變的,新居民老居民之間的融合,小區和小區之間的融合,親聯社會組織服務隊給我們提供了很大幫助。”汪燕飛表示,這支“小巷助理”隊伍不斷整合需求、資源和項目,打造量身定制的專業化服務項目,提供破圈融合的治理資源庫,讓社區的治理有效又有趣。
作為湖海塘區塊的首個社區,湖海塘社區建設瞄準數字化“跑道”。7月底,社區完成了首批微網格長、物業紅鄰管家和應急服務突擊隊的考核賦分,這意味著各微網格長、物業紅鄰管家和應急服務突擊隊員可到社區城鄉里數字保供驛站享受積分抵扣現金消費。
打開“五色海塘”公眾號,點擊智慧生活模板里的城鄉里驛站,出示積分條形碼即可自動抵扣。昨晚,社區第五網格微網格長張憲成在數字保供驛站享受到了積分紅利。“除了有積分,居民有什么事也可通過‘五色海塘’進行反饋,網格員會第一時間進行聯系聯系。”張憲成說。
今年以來,湖海塘社區開發了集“管理、教育、服務、宣傳”于一體的智慧生活平臺,分“社區板塊、便民中心、本地化服務、海塘大家”等內容,將社區活動報名、社區小廣播、志愿者招募、民情民訪代辦、海塘商家云集、業主信息發布、矛盾糾紛調處等30余項社區居民需求在平臺發布與辦理,實現從“最多跑一次”到“不用跑”的演進。疫情防控期間,社區還利用該智能平臺快速搜集風險地區報備人員信息。(記者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