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相較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二十大報告立足整體高中教育多樣化的更高站位,旨在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質量,推動普職協同發展,對我國建成布局合理的人才強國具有重要基礎性意義。中等職業教育多樣化是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的重要組成,也是推動現代職業體系改革的核心動能。當前,隨著國家戰略、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對中等職業教育提出新訴求,中等職業教育亟須通過系統化改革,在“多”字上做文章,走多樣化發展道路。
現實意義:實現“從圖紙到產品”的技術技能積累
近年來,隨著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不斷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整體發展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與新時代我國產業需求、人民期盼、自身可持續發展要求仍存在明顯不適應。一方面,當前技術創新不斷加快,不僅對勞動者技術技能水平要求顯著提升,更對勞動者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就業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另一方面,新時代背景下,百姓對職業教育的期待不僅僅是獲得“求學機會”和“就業機會”的兜底選擇,而是上升為接受高質量教育,追求體面勞動和美好生活。
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多樣化發展對當前促進現代職業體系建設,助力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中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有望實現從技術到生產“最后一公里”的技術技能積累,有效解決“從圖紙到產品”的現實轉化,是推動學以致用、形成實際生產力的有效手段,有助于為高質量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進一步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構,實現就業市場供需平衡。同時,中等職業教育多樣化發展,能為同一層級的學習者提供多樣性的教育選擇,有利于促進教育機會平等、因材施教。
雙重屬性:兼顧“基礎性”和“融通性”
當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前景廣闊。國家將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列入教育現代化重大工程,成為我國繼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之后進一步提升國民整體素質、勞動力競爭力、建設人才強國的關鍵舉措。在這樣的環境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必須具備“基礎性”和“融通性”雙重屬性。
所謂“基礎性”,一是指中等職業教育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礎階段,要夯實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第一步,發揮好為高等職業教育提供高素質生源的基礎作用;二是指高中階段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扮演著承上啟下的角色,上通高等教育,下接義務教育。隨著我國教育結構上移,中等職業教育就業功能逐漸淡化,更多是要為學生生涯發展打好基礎,無論是基礎文化素質、基礎技術技能還是思想品德教育,都不能忽視。
“融通性”是指,高中階段教育應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多種類型選擇,而不是截然進行層次分流。中等職業教育要與普通高中教育在選擇、學習、評價等方面全面融通。面向未來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戰略,應以“協調發展”為導向,以“分類指導”為抓手,既要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位置,鞏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實現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也要兼顧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的結構合理。
發展定位:從“面向就業”轉向“面向發展”
今后的中等職業教育,不再是只培養一技之長的就業教育,其價值追求從過去的滿足“就業所需”轉向滿足“發展所需”,更要與共同富裕、美好生活掛鉤,讓學生在接受職業教育之后,能夠增強自信心,憑借能力就業并獲取合理薪酬,在職業生涯中持續獲得成功。
由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深化中高職銜接、加強中高職一體化貫通培養將是突出職業教育類型特點、不斷提升職業教育適應性的重要途徑。中等職業教育要秉承立德樹人、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以人才成長規律為遵循,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核心,立足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聚焦長學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構建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規范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過程,全面提升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未來方向:探索普職融通特色綜合高中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應讓每一個適齡少年能夠按照真實意愿自主選擇優質資源,核心和關鍵是實現教育供給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在轉向“服務發展”的過程中促進中職學校多樣化辦學。一是打造特色優質中等職業學校,夯實人才培養“基本盤”。優化資源布局結構,整合區域職業教育資源,推動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加強省級統籌,科學配置中等職業教育資源,采取合并、合作、托管、集團辦學等措施,建好一批縣域職教中心,確保每個縣(區)原則上建好一所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要的中等職業學校。二是探索普職融通特色綜合高中,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鼓勵各地以具備條件并有改革意愿的普通高中或中職學校為實施主體。學生在學習一年基礎文化課與專業基礎課組合的課程后,按照意愿分流,可選擇學習普通高中課程,也可選擇中職學校專業課程。三是推進技能人才全生命周期培養,進一步打造技能人才成才“直通車”,建成一批區域職業體驗中心,助力中小學勞動與職業啟蒙教育,推進中高職一體化辦學模式。加快建設一批五年一貫制職業學校。擴大高職教育招收中職學校畢業生比例,通過中職與高職“3+2”、中職與本科“3+4”、高職與本科“5+2”等形式開展中高職分段聯合培養,多種形式助推中高職分段聯合培養。
同時,要以類型選擇為導向,促進職教高考科學公平,要圍繞技能描述、解釋、實踐凸顯考試內容的類型特色,面向中等職業教育群體設置多樣化考試方式,建立“政行校企”多主體高考管理制度。
(作者:劉曉 系浙江工業大學健行特聘教授,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庫——職業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