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實踐和應用,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在于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近年來,為推進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國家先后發布《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并修訂了《職業教育法》。在上述強有力的法律、政策與制度保障下,國家推進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和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工作成效日益凸顯。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程中,還存在地方政府主導作用亟待增強、政行企校集成創新亟待提升、產業學院平臺賦能亟待凝聚、績效考核評估亟待完善等諸多難點、痛點與堵點,職業院校關鍵辦學能力與職業教育適應性需要進一步提升。
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認真貫徹新《職業教育法》精神,全面落實政府主體責任。一是建議進一步明確職業教育實行“政府統籌”“地方為主”,全面落實“政府應當加強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二是建議省級人民政府參照國務院建立職業教育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全省職業教育工作。市級政府成立由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由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具體協調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建議將駐地省屬職業院校和民辦職業院校一并納入協調范圍。三是地方政府細化制定本地區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施細則等相關政策制度,制定地方行政法規,落實落細校企合作中企業金融、財政、土地等支持政策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減免及其他稅費優惠。
以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為抓手,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一是明確現代產業學院的地位與作用。契合區域行業企業需求,以專業(群)對接產業鏈,或以專業體系圍繞區域產業生態圈,打造技術技能人才新生態,建設具有高階化發展形態的現代產業學院,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二是盡快打破在學校建設現代產業學院的單一模式,將現代產業學院建在產業園、科技園等生產場域,延伸拓展職業院校辦學空間,凸顯企業辦學主體優勢,持續深化產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三是盡快出臺著力解決當前混合所有制改革面臨的國有資產管理、產權流轉、權益分配、干部人事管理等難題的相關配套政策,給予產教融合企業“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激勵機制。
探索建立產教融合共同體,推進政行企校研集成創新。認真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建議由地方政府牽頭,選擇本區域主導產業、重點產業、支柱產業、戰略新產業、特色產業,建立由頭部企業、行業領先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與職業院校、普通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參與的跨區域產教融合共同體。共同體匯聚產教資源、開發專業核心課程與實踐能力項目,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訂單培養、學徒制培養和企業員工培訓。共同體應成立研發中心,以提高技術服務水平促進校企深度合作。
完善績效考核評估體系,提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質量。一是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評價指標體系,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的政策落實情況、完成情況、產生效益等作為重要評價指標,對各級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進行評估,確保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評價指標體系科學、全面。二是支持國內權威第三方機構開展區域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績效考核與評估工作,將績效考核與評估結果作為政府部門考核、行業企業政策支持和評估職業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參考。三是加大督導力度,對評估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督導、督查,確保提高校企合作質量。
(作者張運凱系全國政協委員、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