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的技能特質正在從“熟能生巧、巧能生精”轉變為“技術賦能、跨界融合”。大國工匠能夠有效推動前沿技術在產業領域的落地應用和融合創新,已成為鏈接技術創新與生產實踐的核心勞動要素。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人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作為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被納入國家人才戰略,折射出新時代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價值取向。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逐漸進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高技能人才特別是大國工匠的技能特質正在從“熟能生巧、巧能生精”轉變為“技術賦能、跨界融合”。這一技能特質轉變的關鍵在于如何有效推動前沿技術在產業領域的落地應用和融合創新,大國工匠已成為鏈接技術創新與生產實踐的核心勞動要素。
應用場景開發:前沿技術落地的“嫁接者”
如何實現前沿技術的應用落地是當前困擾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共同難題,這種現象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領域尤為突出。對于企業來說,新技術代表產業前沿發展的趨勢方向,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地開發應用場景,只是生搬硬套,很難實現技術對現實的賦能。在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大國工匠的主要角色就是實現前沿技術應用落地的“嫁接者”,通過引入前沿技術來破解產業痛點,在落地場景中驗證新技術的可行性,形成技術與應用的有效互動。
開發前沿技術應用場景的實踐價值在于,通過將前沿技術落地轉化為生產力。核心技術的關鍵突破在技術發展上可能只是很小的變化,但在落地場景的實踐運用中可以增加很大效能。高技能人才的可貴之處不在于突破核心技術,而在于為產業痛點、難點問題找到核心技術的最佳實踐運用場景。例如,將智能技術引入水、電、煤等公用事業領域,但不同行業在應用場景選擇上存在差異,電力企業重點推進智能電網建設,燃氣行業的建設重點是智能表具系統,水務行業關注的是數字孿生水廠建設,這些前沿技術的應用場景不是原始創新,而是技術的跨界融合,需要一線技術人員基于行業特點尋找適合的前沿技術實現賦能和融合。
一項前沿技術要想掀起真正的技術浪潮,不僅要在理論方面取得突破,還需要創造出堅實的產業根基和實用價值。以近期大火的ChatGPT為例,在云計算成為穩定的基礎設施背景下,學術界與產業界已經開始向智能化邁進,在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引入智能技術。高技能人才與學術研究專家共同協商攻克實踐中的難題,能夠大大提高前沿技術在產業領域的應用率。隨著雙方合作的持續深入,高技能人才特別是大國工匠的專業優勢將逐漸凸顯,他們能夠更加清晰地認知技術應用的核心問題,既能利用自身經驗來判斷落地新技術的可行性,也能利用新知識來驗證實踐經驗的正確性,為前沿技術的蓬勃發展提供實踐場域。
技術流程優化:技術解決方案的“探索者”
流程優化是企業轉化吸收新技術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階段。企業引進新技術的目的是優化流程、提升效率以及挖掘新的發展機遇,新技術路徑既是對現有技術體系的補充,也是創新發展的融合力量。在新技術引入后,企業面對的技術路徑不只一條,選擇也不限于一個,甚至有可能是多條路徑的融合。在這一過程中,高技能人才特別是大國工匠擔負著幫助企業尋找技術流程最優解的任務,做出兼顧企業現狀與技術發展前沿的理想選擇。
以技術手段優化流程的現實意義在于,形成適合企業的專用性技術解決方案。高技能人才的作用發揮就在于將通用性技術優化為本企業所需要的技術方案,讓技術、設備真正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例如,電站設備制造商提供的是適合各類生產條件的通用型產品,發電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地理位置、原料情況、工人配置對設備進行調試,進而達到最適合企業的狀態。這些流程優化工作不是原始創新,而是企業將新技術、新設備整合到現有體系中的必經環節,高技能人才尤其是技能領軍人才通常要承擔技術攻關重任。
在技術驅動業務流程優化的過程中,高技能人才是新技術的運用者,也是優化流程的探索者。人際協同、人機協同將推動實現資源整合與配置最優化,各方力量參與到生產實踐中,實現協同共生,能夠在優勢互補、互為支撐中實現轉型發展。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大國工匠的技能特長讓他們能夠從企業需求出發,利用企業專用性技能攻克技術難點,取得適合企業需要的技術解決方案。
技術轉化創新:新技術再創新的“操盤手”
推動技術創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人才在其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經驗表明,要做好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乃至再創新,高技能人才特別是大國工匠不可或缺。技術創新驅動不僅是對企業的利潤驅動和發展動力,還是對勞動者的價值驅動和技能再造。高技能人才是技術轉化為現實應用中的關鍵性人才,是推動新技術產業化、創新成果落地、企業轉化技術再創新的橋梁和紐帶,有助于解決技術轉化吸收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技術進步不僅是通用技術的創新突破,還是技術創新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技術創新的真正價值在于其在經濟社會中得到實際應用。例如,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技術科學,其本身只是模擬人類思考的信息處理技術,唯有在深度賦能制造、物流、交通等產業后才能推動智能化升級,進而出現新的應用場景。技術應用于現實生產生活,離不開專業人員對技術應用的再開發、再創新。在這個過程中,高技能人才特別是大國工匠具有獨特的專業優勢,他們了解一線生產經營情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實操能力,善于利用知識、技術、技能做出專業判斷,在技術轉化過程中開展實用新型、流程重構等研發再創新。
技術轉化的主要對象是技術,其具有鏈條長、風險大、不確定等特點,有些技術甚至看不見、摸不著。解決這些困難,不僅需要專業技術人員的科學研究和實驗開發,也需要高技能人才的實踐檢驗和改造優化。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已成為產業數字化的基礎設施,但這些技術在不同行業中的應用需要行業內人才進行技術再開發和流程優化。實踐中,高技能人才在學習新技術的過程中,能夠利用設備調試、系統開發、重編程序進行實踐性技術應用創新,促進新技術與企業需求的緊密結合。
(作者孫巖 鄒衛民 單位系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