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獲金牌了!”
“真厲害,這是五連冠了呢!”
……
在諸暨技師學院,只要一提起宋海軍的名字,沒有人不嘖嘖稱贊他為學校的金牌教練。自2011年來到諸暨后,宋海軍一直扎根職業教育,在“諸有優學”這一教育品牌的引領下,創立了競賽科學訓練方法,指導學生獲得全國技能大賽一等獎2次、二等獎6次,浙江省一等獎7次。
宋海軍老師是如何培養出一個又一個金牌選手?
“只有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才能出成績。”這是宋老師經常跟學生說的一句話。他深知,一名職校學生要想成為一名合格技師,掌握基本技能是關鍵,但要更進一步,就必須依靠平時千錘百煉的“鍛打”。為此,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天開始,他就著力向學生灌輸他的“反常態訓練”思想,讓學生在平時學習中保持高強度的訓練意識。宋海軍也知道在大賽中學生們遇到的對手都是“不尋常”的對手,憑借運氣是不可能贏得比賽的,自己的學生只有努力變得更好,全身心投入才能在比賽中走得更遠。
在宋海軍的記憶中,每次的賽前時間都很緊張,節假日無休,平時每天早上七點開始訓練,一直要訓練到晚上九點半,“每次比賽都是新方向、新內容,每次賽前準備都很復雜,工作量很大。只有選擇主動出擊,才能走在知識的前沿。”事實證明它的思路和做法是對的,雖然是鐵打的教練流水的兵,但他的隊伍維持了一貫的高效,從來不用為新工藝頭痛。
拿過金牌,也拿過銀牌,今年的目標很明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宋海軍的眼中,每一次的賽前時光都是黎明前的寂靜,所有緊繃的神經會在賽場上學生敲出的一串串的代碼和一次次的調試中得到釋放。
當問起選拔人才的秘訣,宋老師用“勤學苦練”四個字作了概括:“符合這個條件的人才有可塑性,靠小聰明是出不了成績的。”同時指出,競賽動輒數小時,沒有良好的體能儲備是不行的。像這次比賽的時間安排,早中晚都有,有些學校可能就吃不消了,“但我們不怕,隨時都可以拉出去比賽”。每天早上2公里跑步,這是硬指標,有的候選對象就在這個環節被淘汰了。
宋老師表示很感謝諸暨良好的教育環境,很感謝諸暨為之提供了一個發揮能力的舞臺,“我喜歡且熱愛這份事業,作為一名黨員,今后我會繼續立足本職教書育人,繼續堅守“技能報國”的初心,在教育這條道路上埋頭深耕,努力成為一名具有完備理論知識和企業生產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創造更大的成績。我相信路在腳下,不管選擇哪一條路徑,只要努力都可以成功。”宋老師對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前景抱有無限憧憬。他認為學生只要選擇自己想走的人生之路,堅定走下去,便是成功的,便是值得期待的。(詹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