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00位“三娘娘”的畫筆在運河畔起落,當藍印花布旗袍與水墨漫畫交相輝映,5月16日的石門120度拐彎處——吳越疆界,正上演著一場全民共學的文化盛宴。這場由石門鎮成校(老年學校)發起的子愷漫畫創作活動,以藝術為墨、以熱愛為紙,勾勒出新時代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鮮活樣本。
活動現場,從25歲的青春筆觸到78歲的蒼勁線條,不同年齡段的“三娘娘”們展現出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她們或臨摹豐子愷先生的經典之作,或圍繞“520”主題創作以愛為主題的漫畫,用細膩的筆觸傳遞生活溫度。同時展出的100幅石灣“三娘娘”原創作品,更是涵蓋產業發展、家風傳承、平安建設等多元主題,將石門灣的風土人情與時代風貌定格于方寸之間。
活動的精彩遠不止于漫畫創作。身著藍印花布扎染旗袍的“三跳曲藝三娘娘”沿河巡唱,清脆的三跳板聲與悠揚唱腔交織成文化韻律;攝影團隊“三娘娘”以七大主題攝影作品拼出“石門是個好地方”的立體畫卷,用鏡頭語言訴說家鄉之美;手工“三娘娘”則將藍印花布刺繡、藤編器物與子愷漫畫扇進行愛心義賣,讓藝術創作與公益行動溫暖共鳴。再加上石門灣特色美食飄香,活動現場成為集藝術、文化、公益于一體的沉浸式學習空間。
豐子愷外孫宋雪君與市委宣傳部、文聯、教育局等領導的到場,為這場百姓文化盛事注入專業力量。“這不僅是藝術創作,更是全民參與的文化傳承與學習實踐。”宋雪君在活動現場感慨道。這場由普通百姓擔綱主角的文化活動,打破了藝術創作的專業壁壘,讓千年運河畔重現宋元時期“烈火噴油”的繁榮盛景,成為構建學習型社會的生動縮影。
從筆尖到舌尖,從鏡頭到心間,這場全民共學的文化實踐,不僅讓石門灣的歷史文脈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更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習成為浸潤生活的日常。當藝術的種子在百姓心中生根發芽,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幅絢麗的文化畫卷,更是一個充滿活力、全民向上的美好未來。(桐鄉社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