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上進一步強調,要“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提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水平”。寧波牢記囑托,努力探索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寧波路徑”。主要做法匯報如下:
一、堅持制度筑基與體系貫通,筑牢全民終身學習“四梁八柱”
寧波市委、市政府將學習型城市建設納入了城市發展總體戰略,著力構建學習型城市建設法治化、系統化、項目化的保障機制。
(一)健全法規體系,強化頂層設計與法治保障
寧波在教育法治化建設上起步早、探索深,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寧波通過地方立法,陸續出臺《寧波市中等職業教育條例》《寧波市職工教育條例》《寧波市職業技能培訓條例》等,推動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深度融合。2015年以來,寧波瞄準學習型城市建設,先后頒布實施《寧波市終身教育促進條例》(浙江省首個終身教育地方性法規)、《寧波市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等,標志著寧波學習型城市建設進入法治化軌道,我市也率先成為全國學習型城市建設聯盟成員單位,全市10個區縣(市)中有2個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4個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2個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
(二)健全網絡體系,織密覆蓋城鄉的服務陣地
寧波已基本構建起市、縣、鎮、村四個層級(寧波開放大學、市職業與成人教育學院-10所縣級社區學院-115所成人學校/社區學校-2011個村/社區成校教學點),和由學校、行業、社區、網絡四大系統組成的全民終身學習服務體系,將服務觸角延伸至最基層,實現“家門口的學習”。
(三)堅持項目引領,打造學習型城市“寧波方陣”
我們在“十三五”“十四五”持續實施終身教育提升工程和“雙高”工程,市級財政每年安排1500萬元左右專項經費重點保障學習型城市建設。特別是“十四五”期間,我們重點聚焦教師隊伍賦能、鄉鎮成校強基、標準化社區老年大學建設、終身教育品牌、成人教育服務鄉村振興、城鄉勞動力素質提升六大關鍵領域,全方位推進寧波終身教育建設。
我們積極響應教育部“全國學習型城市網絡”建設部署,寧波市和鄞州區、寧海縣成功入選首批“全國學習型城市網絡城市”,海曙區入選了第二批。
二、深化數字賦能與載體創新,打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智慧學習環境
我們深刻領會習總書記關于“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的重要論斷,將數字化作為驅動終身教育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
(一)強基:打造覆蓋全域的智慧教育環境
寧波持續加大投入,實現教育城域網萬兆到校率100%,智慧校園覆蓋率超過90%,師生網絡學習空間(云空間)使用率突破96%。特別是在全國率先開展中考科學實驗AI測評并取得顯著成效,獲評教育部“央館人工智能課程”規模化應用試點區,為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智慧學習環境奠定了泛在互聯、智能高效的網絡與硬件基礎。
(二)善治:提升智慧治理與服務水平
寧波以數字化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和服務體驗。“甬有優學”一站式線上教育服務窗口匯聚入學報名、繳費查詢、課后服務等10個核心應用場景,年訪問量達280萬人次,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辦事。在教育綜合治理方面,13個數字化應用項目獲評浙江省教育廳數字化改革創新試點項目,30所學校(單位)入選省級數字化教育試點單位。
(三)塑核:構建全民數字學習新樞紐--“甬學通”
寧波積極打造“甬學通”終身學習服務平臺,通過技術融通與資源整合,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數字學習服務體系。
一是“甬學地圖”打造終身學習資源導航新范式。“甬學地圖”聚焦供給側資源整合,構建了全域化、智能化的學習資源導航體系。該模塊已完成全市1875個教育機構的精準上圖,涵蓋市、縣、鄉鎮、村四級老年教育機構及部分基礎教育學校;匯聚了1210門精品課程和10萬+微課資源,形成非遺傳承、智能制造等27個特色課程集群,實現從“找場所”到“學課程”的一體化服務,讓市民能夠“一圖導覽、一鍵導航、在線報名”,并自動完成學分認定與學習積分結算。二是“甬學指數”打造終身學習科學治理新標桿。“甬學指數”創新構建了覆蓋政策引領、多方協同等六大維度的城市學習力評估體系,包含6個一級、16個二級和20個三級監測指標,形成從政策落實到市民體驗的完整評估閉環。平臺通過實時監測數據,動態生成區域學習發展指數,為資源調配提供精準依據。
(四)顯效:數字學習生態活力迸發
截至2025年6月,“甬學通”平臺注冊用戶達138.7萬,進駐學習機構4576個,街鎮覆蓋率達100%;用戶累計通過“甬學通”平臺學習次數超1182萬次,累計2419萬學時;累計發布學習資訊11.02萬條,總瀏覽量2.94億次;學分銀行寧波分部累計有效存儲各類學習成果記錄1784萬條。
三、聚焦國家戰略與民生關切,提升終身教育服務發展“貢獻度”
寧波把學習型城市建設作為服務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國家戰略的重要抓手。
(一)職成協同,服務鄉村振興助力共富先行
自2021年起,寧波啟動“職成協同服務鄉村振興試點村”建設,推動職業院校與成人學校的教育資源、專業力量精準下沉到鄉村一線,圍繞“一村一品”發展需求,提供定制化教育培訓和技術服務。我們在31個試點村中探索出具有示范效應的一些特色模式:如寧海縣越溪鄉南莊村:“漁耕南莊”模式--聚焦水產養殖技術升級與休閑漁業開發;奉化區江口街道周村:“共富工坊”模式--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與電商銷售,帶動村民家門口就業增收;鄞州區塘溪鎮施村:“網紅村”模式--培育鄉村文旅IP,發展民宿、農家樂與特色農產品直播帶貨;奉化區方橋街道上山村:“水墨荷韻”模式--結合蓮藕種植發展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產業。通過職業院校的智力幫扶,鄉鎮成校的在地實踐,鄉村村民的廣泛參與,發揮了“辦好一所學校,激活一方經濟,帶富一片鄉村”的職成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乘數效應。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打造“共富杯”終身教育鄉村振興技能大賽,吸引了全市273支團隊(高校組96隊,職成協同組91隊,成校獨立組隊86隊),1000余名學員參賽,直播在線觀眾超10萬人次,累計播放量超300萬,有效宣傳推介了200余個寧波鄉村,成功促成30余個校企村合作項目落地“。
(二)職技融通,服務就業創業助力產業升級
面向企業,開展一線職工技能提升工程;面向農村,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工程,實施”優秀農民上高校“、農科教結合等項目;面向進城務工人員,開展”文化百科大講堂“”成人初高中雙證制“;面向婦女群體,開展”母親素養工程“;面向中小學生,開展”海之夢“學生社會實踐。”十四五“期間,我們大力實施”寧波市社會人員學歷提升行動計劃“,全市累計完成成人初高中”雙證制“教育培訓5.3萬人,成人大專及以上學歷提升學員21.5萬人。
(三)資源共享,服務”老有所學“助力”銀齡“生活
2024年7月,寧波推動市老年開放大學與市老年大學共建共享,在全省首個成功掛牌”國家老年大學寧波分部“,標志著我市老年教育事業開啟了提質升級的新篇章。截至2025年6月,教育系統主辦市本級老年大學5所、區縣(市)級老年學校14所;鄉鎮(街道)級老年學校156所,實現100%全覆蓋;村(社區)級老年學堂1830個,覆蓋率達61.5%。在”甬學通“平臺注冊的各類老年教育機構達2021個,開設面向老年人的培訓項目4273個,活躍的老年學習社團863個,60周歲以上注冊用戶數達792444人(男:355395人,女:437049人),較2024年同期凈增213441人,增長率高達36.86%。
我們堅信,在教育部的堅強領導與大力支持下,”學在寧波、樂在寧波、成在寧波“的美好愿景必將加速推進。寧波也將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學習型大國,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寧波智慧、寧波力量、寧波樣本!
(寧波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育局副局長、黨委委員王飛,在2025年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推進會暨交流培訓會上的發言)
專家點評:寧波市將法治剛性約束與數字深度賦能相結合,為全國學習型城市建設提供了制度創新與技術賦能的”雙輪驅動“標桿范例。通過《寧波市終身教育促進條例》等系列地方法規,為全民學習提供了系統性、制度化的頂層設計和法律支撐,奠定了”四梁八柱“。打造全域覆蓋的智慧教育環境和”甬學通“終身學習樞紐平臺,構建了”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智慧學習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