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豐富社區青少年暑期生活,濱江區社區學院長河分院竹山社區教學點以“月月有主題、周周有課程”為宗旨,精心策劃了科普探索月(7月)與非遺文化月(8月)兩大主題系列活動,通過10余場實踐課程與互動體驗,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寓教于樂、收獲滿滿的成長平臺。
七月:科技賦能未來,探索點燃熱情
七月以“科普探索”為主題,通過五大特色課程與主題活動,帶領孩子們走進AI創智工坊,腦控萬物體驗:孩子們化身“小小科學家”通過腦控賽車、火箭升空等沉浸式項目,感受科技魅力。
STEAM編程挑戰賽:孩子們分組拼搭機器人,學習編程基礎,通過互動問答了解AI技術,在競技中提升邏輯思維與團隊協作能力。
科學小實驗:孩子們用水果、鹽水點亮燈泡,驅動小車,在實踐中理解電路原理,提升動手能力與專注力
VR云游與護眼課堂:借助VR技術“丈量世界”,結合護眼知識科普,引導孩子們用科學方法保護視力,現場體驗裸眼視力提升效果。
太陽能DIY實驗:通過組裝太陽能飛機、電子狗,孩子們直觀理解光能、電能轉換原理,夯實科學基礎。
科普大篷車進社區:浙江宇樹科技AI機器狗亮相,通過科普問答、垃圾分類游戲、大轉盤等趣味環節,讓知識學習與娛樂深度融合。
化石課堂穿越時空:專家帶領觸摸遠古化石,解讀地質奧秘,在實物觀察中感受科學探索的嚴謹與樂趣。
八月:非遺浸潤童心,匠心傳承文化
八月聚焦“非遺傳承”,通過五場手作課程與文化體驗,讓傳統技藝煥發新生。
“童趣非遺記”——當小小畫家邂逅千年牡丹: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認真調色、勾線、暈染,“花瓣要由淺到深,層層疊染……”家長們也忍不住加入,和孩子一起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
植物拓染與藍染手作:孩子們化身“自然藝術家”,用敲擊、扎染技法將植物形態與靛藍色彩定格于棉布,在動手實踐中理解傳統工藝的智慧。
宋錦珍珠畫體驗:通過紋樣文化講解,孩子們描摹纏枝紋、寶相花等經典圖案,粘貼珍珠亮片,將非遺美學融入現代藝術創作。
繪本《夏日的一天》故事:繪本《夏日的一天》帶領孩子們聆聽奇妙故事,制作西瓜風鈴,激發孩子們專注和動手能力。
錦繡七夕 巧手生情:宋錦冰箱貼制作活動讓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孩子們在親手制作中,體會到了非遺的實用價值與文化魅力,增強了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
成長與收獲同行
整個暑期,竹山社區教學點累計服務青少年超500人次,活動設計兼顧知識性與趣味性,實現“玩中學、學中樂”的目標??萍紗⒚桑篈I、編程、VR等課程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種下科學探索的種子;文化傳承:非遺手作讓傳統技藝從書本走向指尖,增強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能力提升:團隊協作、動手實踐、邏輯思維等綜合能力在課程中悄然生長。
竹山社區暑期活動雖已落幕,但探索與傳承的腳步從未停歇。本期暑期活動的順利開展得益于主題化設計、資源整合、實踐導向的組織經驗,計劃性管理、多方協作、效果反饋的運營機制,以及建構主義、STEAM教育、體驗學習等理論支撐。未來社區將進一步深化“社區—家庭—社會資源”三元聯動模式,構建更具有理論基礎、實踐成果和未來探索的模式。(王榮利 魏宏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