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佳節前夕,杭州市濱江區浦沿街道巖大房社區以一場精心籌備的“歲月鎏金,定格最美夕陽紅”主題雅集活動,生動詮釋了新時代社區敬老服務的新模式。這場于10月23日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行的活動,不僅延續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更展現了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在社區養老服務中的創新實踐。

多元協同,構建社區服務新格局
本次活動的顯著特色在于打破了傳統社區活動“單打獨斗”的局限,成功構建了多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服務網絡。社區充分發揮樞紐作用,聯動濱盛社區拾光照相館的專業攝影資源、浦聯社區美力妝點志愿團隊的化妝服務、浙江中醫藥大學的醫療志愿者、濱江區文化館的茶藝老師以及轄區黨員志愿者的藝術特長,形成了跨社區、跨領域、跨專業的服務合力。


這種共建模式不僅豐富了活動內容,更體現了現代社區治理中“資源共享、責任共擔、服務共促”的先進理念。各參與方在服務過程中增進了解,建立信任,為今后持續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溫情細節,彰顯敬老服務新溫度
活動設計的每個環節都體現了對長者需求的細致考量。針對出行不便的老人,社區提供上門接送服務,確保長者都能平等參與社區生活。這一貼心舉措,讓常年居家的老人走出了家門,重新融入社區大家庭。
在健康服務區,浙江中醫藥大學志愿者為老人們提供血糖血壓測量和推拿服務,為后續跟蹤服務提供依據;文化體驗區,茶藝展示與古箏演奏相得益彰,讓長者在藝術熏陶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攝影區和妝造區則通過專業團隊的服務,為老人們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記憶。

薪火相傳,弘揚敬老文明新風尚
此次活動不僅是服務的提供,更是敬老文化的傳承。黨員志愿者與青年學生的積極參與,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互動的溫馨場景。年輕一代在服務中體會敬老美德,長者在關懷中感受社會溫暖,實現了敬老文化的代際傳遞。
未來,巖大房社區將定期開展類似活動,并建立長效機制,讓敬老愛老不再局限于節日,而是融入日常社區服務的每個環節。當傳統敬老美德與現代社區治理理念相融合,一幅“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和諧社區圖景正在這里徐徐展開。這不僅是巖大房社區對重陽節傳統的最好詮釋,更是對新時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積極探索與實踐。(來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