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質量的標準受時代變遷的深刻影響。一場戰爭,一次技術革命,乃至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都會改變人們對教育質量的認識。但是,教育有其內在規律,許多方面是恒久不變的,比如,培養對當代有用的人才,在每個時代都是教育質量的主要標準。這就要求教育改革要在守正與創新中尋找平衡,而真正的教育途徑是率先垂范。
疫情當前,學生宅家,家長朝夕相伴,不同的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有著巨大的差異。早睡早起、堅持閱讀、經常鍛煉的家長給了孩子正面的教育,而沉迷手機、慵懶消極的家長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疫情過后,孩子的差別必將更加明顯。這讓我們看到真正的教育途徑還是垂范。
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是很有啟發的。疫情過后,孩子們回到校園,一線教師要像優秀的父母一樣,努力做孩子真實的積極的榜樣。比如德育,希望學生成為誠實的人,教師就不能欺騙;希望學生成為善良的人,教師就要有愛心;希望學生成為有擔當的人,教師就要敬業;希望學生善待世界,三尺講臺上的教師就要少一分抱怨,多一分寬容。再比如智育,教師要善于獨立思考和鉆研,學生慢慢就能在課前主動預習、好奇求知,在課堂質疑思考、合作探究,在課后自主反思、歸納提升。總之,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校園里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教師群體是學校最寶貴的教育資源。
社會中人也應該給學生以垂范。我們要鼓勵中小學生追真正的“星”,如科技明星。偶像是用來學習的,追星就是要向偶像看齊,如近期,我們要用鐘南山、李蘭娟、陳薇、張文宏等科學家的感人故事啟迪學生,讓學生學習刻苦鉆研、堅持夢想、樂于奉獻等優秀品質。(鄭小俠 省特級教師、甌海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