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時代的新挑戰,高職教育如何以需求導向服務新發展、如何積極探索解決自身發展的不平衡、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人們最關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應重視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尤其要重視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高職院校辦學的最大利益相關體是學生,除了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外,還應該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高職院校生源復雜,存在著不平衡性問題,而且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弱。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應該關注學生的智能的差異性,把學生所擅長的一面挖掘出來,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學校要推廣選擇性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分流培養,高職教育要正視個性差異,提倡揚長教育,實施個性化的教育,提供多樣化的選擇。高職院校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流培養,實現人人成才。根據生源極不平衡這一特點,要實施專業的分層次人才培養。一個專業可以實施技能型人才培養、技術型人才培養、復合型人才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也可以建立模塊化的專業課程體系和可選擇的人才培養方案。例如開設技能課程模塊、技術課程模塊、復合課程模塊和創新課程模塊,真正讓學生自主選擇,分層次培養,真正把學生的潛能開發出來,使之成為某個職業的骨干人才。
教學形式應更加多樣化、人性化、藝術化。在信息化時代,“互聯網+”對教育產生重大影響,教學不再是“教什么”,而是“怎么教”的問題。高職院校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科學設計課堂教學,指引學生思考和選擇,讓學生通過發現問題、閱讀文獻、小組討論、個人演講、課堂答辯等形式,深入思辨,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高職院校應積極搭建產學研結合的育人平臺
高職院校必須堅持走產學研結合之路,把教育與科研、行業生產等實踐活動有效結合起來,搭建切實有效的實踐育人平臺,破解產教融合難題。
教育與產業互動發展。高職教育一方面要尊重教育規律,另一方面要尊重產業發展規律,要進一步強調開放共享辦學,要積極主動地出擊,完成對內部開放、對社會開放。強化服務性,利用市場機制、發揮自身優勢與區域政府、企業、行業開展廣泛合作。
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試點,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和企業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共訂培養目標,共建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共創實驗實訓中心和校外實踐基地,共推培養過程,共評培養質量。積極開展訂單班、聯合班建設。
產學研結合是指高校、企業和科研機構有機結合、協調發展,其根本意義在于高校的發展要面向市場、面向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的主戰場。產學研三者的主體和立足點不同,有各自的目標和任務。“產”的主體是企業,企業考慮的是生產和利潤,在這個前提下企業再去考慮和生產密切相關的研發工作。“研”的主體是研發機構,考慮的是成果能否有效轉化為生產,如果成果轉化不了,后續的經費就無法維持。“學”的主體是學校,首先考慮的是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能否受社會的歡迎。產學研結合就要三者目標互容,途徑共創。(丁金昌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