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無論是產業的振興、治理的振興,還是文化的振興、生態的振興,關鍵都是鄉民的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將鄉村存量人力資源的數量優勢,轉化為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人力資本優勢,借以化解鄉村人才梯隊斷層及復合型、創新型鄉村人才數量缺乏等問題,其中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創新政校農融合職教共同體,積聚各類資源要素推進農村職教發展。
政校農融合職教共同體是指為了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和鄉村全面振興,由政府機構、職業院校和事農單元共同組成的群體。創新政校農融合職教共同體,就是要以農民、農業、農村為本位,把各級政府和職業院校作為推進主體,通過城鄉間多元要素的有序互通和科學配置,實現鄉村內部結構重組和外在價值輸出,在城鄉差異化的框架中探求鄉村新的立足點和話語權,實現政校農互通共榮,攜手譜寫鄉村振興的華麗篇章。
增強政府機構的引導意識,通過制度干預,積聚政校農融合職教共同體創新發展的政策資源。創新政校農融合職教共同體,就是要以打造美麗鄉村、幸福農民、活力農業為目標,圍繞涉農產業選擇、職業農民培育、惠農技術供給、發展資金籌措、共同利益聯接等關鍵環節,增強各級政府的引導意識,切實履行管理職責,強化制度性供給。通過宏觀調控、示范引領、市場調節、社會動力作用等制度干預手段,積聚政校農融合職教共同體創新發展的政策資源,同時發揮村支兩委的戰斗堡壘作用,激發新型經營主體的創新效能,最終構建起農村職教主動擔當、涉農部門積極行動、經營主體主動作為、管理部門科學引領的政校農融合職教共同體協同發展新機制,進而盤活鄉村資源配置,形成鄉村與城市有序互動、互補發展的格局,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彰顯職業院校的主體地位,優化辦學機制,重構政校農融合職教共同體創新發展的教育資源。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少不了職業院校的積極作用。創新政校農融合職教共同體,就是要重新審視農村職教的功能定位,瞄準經營主體職業素養的全面提高、鄉村新業態的全面生長、鄉村產業結構與人才結構的全面對接,升級涉農專業,打造精準服務現代農業與農村發展的涉農專業集群,優化農村職教體系,搭建中高本涉農人才貫通培養立交橋,重構政校農融合職教共同體創新發展的教育資源,促進農村人才培養供給側和鄉村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實現農村職教鏈、鄉村人才鏈與鄉村產業鏈的有機銜接,培養一批熟悉現代農業基本特性和鄉村價值體系,能傳承“三農”工作價值理念,對農業、農村、農民具有深厚情感的鄉村管理者或鄉村產業的開拓者,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發揮事農單元的主體作用,扶持新型經營主體,優化政校農融合職教共同體創新發展的社會資源。事農單元是指直接從事“三農”工作的組織與個體。創新政校農融合職教共同體,就是要充分發揮事農單元的主體作用及資源優勢,扶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優化政校農融合職教共同體創新發展的社會資源。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出路,要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布局,發展現代新農業,并通過突出區域品牌、延長產業鏈條等方式,打造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現代農業體系,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堅持農村職教優先發展的理念,在職教師資上優先配置,在職教資金上優先保障,在職教專業上優先考慮,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與農村職教優先發展緊密結合,形成農村職教發展合力,提升政校農融合職教共同體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要靈活運用政校農融合職教共同體的文明傳播功能,創新鄉村治理機制,傳承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激發鄉村活力,提升鄉村魅力,繁榮鄉村文化,助推鄉村全面振興。(梁成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