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是一個充滿挑戰、機遇和變革的時代,如何迎接挑戰、抓住機遇、作出變革,已成為美國大學面臨的現實課題。事實上,絕大多數高等院校還只是為變革而變革,但也有一些大學,通過創造新的教育范式,不斷挑戰傳統大學的理念與經驗,走出了一條不同于其他大學的改革之路。
密涅瓦大學:培養適應不確定性的未來人才
傳統大學提供的教育往往無法匹配就業市場要求,即便是“常春藤盟校”也難以完全適應。基于這樣的判斷,2013年,一所新型的四年制本科大學密涅瓦大學誕生了。
密涅瓦大學官網一直寫著,其創立之初的使命是培養能夠適應各種不確定性的未來人才。而這所大學成立不足10年,就以2.8%的錄取率,成為比哈佛大學還難考的大學。
密涅瓦大學沒有固定的教室,不進行教條式授課,學生通過學校自主研發的“主動式學習”平臺進行討論。學校取消任何試卷形式的考試,成績的構成來源于學生在每一次討論中的表現和日常作業完成情況。同時,將四年本科學習劃分為基石年、方向年、專注年和整合年。在基石年里,學生學習的不是專業基礎知識,而是囊括了100多種跨學科思維的“基石課程”,旨在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和學習。
密涅瓦大學還設置了一系列線下體驗活動,滿足學生需求,豐富學生經歷。在本科四年期間,學生將在全球7個不同的城市學習和生活。他們會在美國舊金山完成第一年的學業,而接下來的6個學期,將分別前往英國倫敦、德國柏林、韓國首爾、印度海德拉巴、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進行“沉浸式學習”,融入當地社會,探索當地文化,將整座城市當作課堂,建立起大學和社會的聯系。
斯坦福大學:設想面向社會需求的“開環大學”
在美國傳統大學的創新改革設想中,斯坦福大學的“開環大學”設想較為典型。為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就業率低、實踐能力差的現狀,斯坦福大學于2015年10月正式發布《斯坦福大學2025計劃》,其中創立“開環大學”是最關鍵的計劃之一。
斯坦福“開環大學”不限制學生入學年齡,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可隨時入學,同時延長了學習時間,允許學生在其一生中的任意六年完成學業。“開環大學”倡導自定節奏教育,以調整、提升和啟動三階段,代替四年制學習,學生可根據個人意愿、按自身節奏完成各階段學習。同時,踐行軸翻轉理念,將“先知識后能力”翻轉為“先能力后知識”,以學生不同能力為依據,重新建構院系,并以一種大數據“動態競爭力清單”替代傳統考試成績單。“開環大學”要求學生帶著使命感去學習,將自身興趣融入問題解決過程,通過沉浸式學習和項目制學習來達成目標、實現理想。
在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維持現狀的危險系數遠遠大于冒險革新。斯坦福大學設想的“開環大學”在學制、教學方式、教學目標和使命感四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案,探索未來大學教育與現實社會需求相適應的發展道路,是對未來高等教育模式的一次勇敢嘗試。
歐林工程學院:從入學開始接觸工程實踐問題
歐林工程學院也是一所走出另類改革路徑的美國大學。它是一所只有300名本科生的工程類大學,卻能跟麻省理工學院搶學生,成為美國創新型專業人才培養的典型、全球工程教育的領袖。
1997年,歐林工程學院完成注冊。一批理念相近的“創業者”秉持企業家精神開始建校工作,他們從教師招聘和評價、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到學生挑選以及學習方式等方面,在學校里建立起一套全新的體系。在確定了辦學理念和課程體系框架后,歐林工程學院于2001年招聘了30名學生合伙人,用一年時間去檢驗新的課程體系和學習方法。經過不斷迭代,最終形成了歐林工程學院獨特的教育模式。
歐林工程學院創校校長理查德·米勒認為,工程師應該想前人所不敢想,且能夠排除萬難去實現。工程教育應該從視野培養開始,樹立遠大目標。為此,學生必須學會用設計思維去發現和定義問題,再用數理、科學和工程技術等工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案,同時還要了解人文、商業技能和倫理,以推動技術的商業化。
歐林工程學院一直保持對實用教育的重視。與許多“先理論后實踐”的工程校不同,該校學生在入校第一天就會接觸到工程問題。畢業前,學院會要求學生在一年時間內完成一個由知名工程或科技領域的客戶贊助的工程項目。按照歐林學生說法,他們畢業時已有三至四年“工作經驗”。
此外,歐林工程學院會讓學生參與課程設計、課程輔導、新生招收以及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其官方網站上鮮有校領導和教授的消息,有的只是學生自己的新聞。歐林工程學院注重跨學科教學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的培育。其課程通過項目載體將跨學科知識巧妙融合,再通過動手實驗、啟發式學習和翻轉課堂等方式,讓學生掌握融合與應用跨學科知識的能力。據統計,歐林工程學院超過25%的畢業生兩年后參與創業活動,該比例甚至超過斯坦福大學。
美國密歇根大學原校長詹姆斯·杜德斯達曾在其《21世紀的大學》一書中對“大學使命”作過一段完整的論述:“大學不僅是知識的加工廠,還是一個經久不衰的以傳統價值觀為基礎的復雜機構,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服務于我們的社會文明;大學不僅是知識的守望者,也是價值觀、傳統和社會文化的守護神;大學不只在于教育和發現,也在于向現存秩序發出挑戰并促其改革;大學最基本的職能依然是培養民主社會所必需的有教養的公民,它證實了基本的價值觀、原理以及學識和理性的結合;大學除了榮耀過去,還服務現實,創造未來,而且,所有這些都只在于把知識轉變為智慧。”
密涅瓦大學的創新教育模式、斯坦福“開環大學”的大膽設想以及歐林工程學院的創新人才培養舉措,沖擊了美國高等教育的目標和教學方式,顛覆了傳統大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和教育教學模式,讓大學回歸了教育最為本質的特征,抑或是以創新的方式堅守了傳統的“大學使命”。(關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