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現學生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就業質量也是檢驗高職院校各個專業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在新的歷史時期,社會、經濟、技術等環境發生了變化,學生的就業觀、擇業觀也發生了變化。為此,高職院校需要掌握學生的就業意向,作為今后人才培養的依據。調查主要針對高職旅游類專業學生的就業意向展開。調查發現高職旅游類專業學生在就業意向方面存在專業對口率不高、就業意向多元化等現象。對此,論文從構建文旅專業群、深化校企合作、改革課程體系、搭建實踐平臺、加強專業文化建設等方面對高職旅游類專業人才培養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職;旅游類專業;就業意向;調查報告
學生就業一直是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問題。為了能讓學生實現充分就業以及高質量就業,我國的高職院校一直以來不斷探討和研究育人標準和育人途徑。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當代大學生的擇業觀、就業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直以來相對其他專業,旅游類專業學生就業的對口率、穩定率都不是很好。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要提升高職旅游類專業學生的就業質量,高職院校需要掌握當代學生的就業觀,更好地制定符合社會需求和學生特點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此次調查的主要對象是浙江省內高職旅游類專業包括旅游管理、導游、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等的大二、大三學生。此次調查借助“問卷星”平臺開展問卷調查,共發放并回收有效問卷262份,其中男生比例為27.86%,女生比例為72.14%。問卷根據學生就業、專升本、自主創業、出國四類就業意向分類調查其畢業后的去向安排(見圖1)。其中選擇出國的占3.05%,因樣本較少,在此不做重點分析,故下面只從三個方面來對高職旅游業專業學生的就業意向進行分析。
![]() |
一、高職旅游類專業學生就業意向調查情況
(一)選擇直接就業的學生就業意向分析
1.直接就業仍是主流,對口就業情況堪憂
調查對象中,有147人選擇直接就業,占畢業后去向安排的56.11%,可見選擇直接就業仍是當前高職旅游類專業學生的首選,但也明顯感覺到這一比例較之以前,有了較大幅度的降低。從選擇就業的學生群體來看,有44.9%的學生會選擇專業對口的工作,但卻有55.1%的學生不想找專業對口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學生對自身的專業認可度或行業認可度不高。
圖2 是否找專業對口工作
2.提升校企合作質量有助于學生就業
在選擇專業對口就業的66人中,有87.88%的學生會選擇校企合作單位就業(圖3),且有56.06%的學生最希望通過學校幫助自己就業(圖4)。對旅游類專業的學生來說,72.73%的人更愿意選擇大企業去工作(圖5),而且92.42%的人表示一個公司企業文化會影響自己的就業選擇(圖6)。由此可見,高職院校近幾年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措施有實效,為學生實習就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同時也可以發現,高職院校需要有條件地去選擇合作單位,要對合作單位的企業實力、企業文化、人才觀念做評估。校企合作單位是學生認知行業、融入行業的重要途徑,高校只有選對合作對象,提升校企合作質量才能發揮校企合作的作用,校企合作單位才能做好學生步入職場的引路人。
圖4 最想通過什么方式就業 圖3 是否選擇校企合作單位就業
圖6 企業文化對就業意向的影響 圖5 選擇就業企業的規模
3.職業的興趣化、自由度傾向明顯,職場關系成為擇業重要標準
學生在被問到“你更傾向于高薪工作還是感興趣的工作?”時,高薪工作和感興趣的工作各占50%(圖7)。對于“工作中你更看重哪些因素”的問題,除了維持生活的薪水福利外,學生在企業的自我發展空間、同事之間的相處氛圍、領導做事風格、工作時間自由度等選擇都超過了50%(圖8)。由此可見,當代高職學生擇業更加關注自身的興趣度,他們不愿意自己受委屈,看重職場人際氛圍,對工作時間自由度有強烈的向往。而這些擇業訴求與當前旅游行業的工作現狀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導游領隊職業的孤軍奮戰、酒店行業的工作時間不穩定以及旅游行業隨時遭受顧客的刁難等問題讓學生對旅游行業望而卻步。
圖7 選擇感興趣的工作還是高薪工作
圖8 在工作中更看重的因素
4.職業技能和實習經驗讓學生就業有自信
高職教育關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在課程體系中加大實踐教學比例,認知實訓、頂崗實習、課程實踐、專業集中實訓等構成了高職旅游類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學生在被問到“你的就業競爭優勢有哪些”時,“溝通表達能力強”、“有工作經驗”、“專業技能強”排在了前三位,可見在校期間的職業能力培養讓學生具有較大的自信去面對就業競爭(圖9),有87.88%學生表示自己能夠找到符合自己心意的工作(圖10)。當然從調查結果來看,高職學生在知識面、辦公軟件操作技術掌握方面還有待加強,這對學生后續職業發展可能會產生影響。
圖9 就業競爭優勢
圖10 是否能夠找到合心意的工作
5.新經濟行業對學生吸引力強
在55.1%選擇不對口專業就業的學生中,文化、娛樂行業以及電商、互聯網服務等新經濟行業在學生的擇業意向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意向在文化、娛樂行業就業的學生數達到41.98%(圖11)??梢?,受當前中國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影響,當代高職學生對新經濟行業的就業興趣較大。另外,當前教育培訓業也對畢業生產生很大的吸引力。有意思的是,有35.8%的學生選擇專業對口之外的其他服務業就業,另外有13.58%的學生選擇互聯網服務行業就業,這兩點說明學生并不排斥服務行業,只是對旅游類專業對口的酒店、旅行社等傳統服務行業認可度不高。當然,有84.85%學生也表示,在沒有找到滿意工作的情況下,他們還是會選擇旅游行業或酒店行業的基層服務工作(圖12)。
圖11 不對口就業學生的擇業意向
![]() |
圖12 沒有找到心儀職業情況下,是否會選擇旅游、酒店行業基層服務工作
(二)選擇專升本的學生專業選擇意向分析
近幾年,隨著國家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以及學生家庭經濟壓力的減輕,高職學生選擇專升本的人數比例逐年在增加。此次在被調查的262位高職旅游類學生中,有30.53%的學生選擇專升本。2020年,智聯招聘發布《2020秋季大學生就業報告》,其中2020屆、2021屆大學生畢業后的計劃中分別有2.4%、5.4%的學生選擇專升本,雖然此次調查的數據不能與智聯招聘的數據直接進行對比,但是參考智聯招聘提供的數據也不難發現,高職旅游類專業學生繼續升學的意愿是非常強的。在問到“專升本是否選對口專業”時,有57.5%的學生不會選擇對口專業升學(圖13),這再次說明了旅游類專業學生對行業的認可度較低。
圖13 專升本是否選擇對口專業
(三)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行業選擇意向分析
圖14 選擇的創業形式
此次調查中10.31%的學生畢業后意向自主創業,在創業類型上,學生普遍是選擇創業成本相對低一點且與日常生活相關度較高的創業形式,如開個飲料、甜品或餐飲小店,網上開個淘寶店賣賣東西,開個實體店賣賣日用品、服飾類物品,開個文化、娛樂類企業等等(圖14)。其中開個飲料、甜品或餐飲小店作為創業形式的達到51.85%,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大部分學生還是會選擇跟自己專業相關的行業創業。當然也有學生選擇開民宿、開旅行社,但是民宿、旅行社的創業成本相對較高,管理難度相對較大,故選擇的人數并不多,這也比較符合畢業生實際的資金、資歷、知識能力現狀的。
二、結論和建議
(一)調研結論
綜合此次調查的數據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四個結論:一是新時代的旅游類專業學生喜歡新事物,每個個體的個性化特征明顯,喜歡更具自由度、更具新鮮度的行業,對文化、娛樂行業擇業傾向明顯,不喜歡傳統旅游行業的工作狀態,以至于對旅游類專業、對旅游行業的認可度不高;二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職旅游類學生畢業后直接就業的緊迫性不強,選擇專升本、自主創業的比例在增加;三是高職院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對提升學生職業能力,促進學生實習就業有很大幫助,尤其是擁有優秀企業文化、規范管理體系、規模實力較強的旅游企業對學生吸引力較強;四是雖然學生就業的專業對口率不高,但是大部分學生并不排斥畢業后從事服務性行業。
(二)對高職旅游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建議
根據此次調查的研究結果,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在今后的人才培養方面可以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文旅融合,構建文旅類專業群
2018年,我國將文化部、國家旅游局的職責整合,組建成立文化和旅游部。這是我國高起點謀劃并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立足“全球觀”,著眼于增強和彰顯文化自信,提高國家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所做出的戰略布局?!肮σ圆懦桑瑯I由才廣”,文化和旅游業高質量融合發展需要人才的支撐。在文旅融合背景之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等旅游類專業不能再各自為政,人才培養必須打破單向思維,更趨向于跨領域、跨專業、復合型和創新型文旅人才的培養[1]。從當前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的發展現狀看,單一的、小規模的酒店專業或者旅游專業的生存現狀越來越不樂觀,招生困難、就業質量不高等問題尤為突出。高職旅游類院校旅游類專業規模大、種類多樣、教學條件優越,可憑借自身優勢加強各專業間的融通,促進專業內涵建設和文化建設。對于非旅游類院校,由于專業規模小、種類單一,可以拓展校內資源,與校內文旅相關專業合作,組建文旅類專業群,資源共享,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需要。
2.提升校企合作質量,把好合作企業資質認證關
高職旅游類學生選擇專業對口企業就業的比例不高,而且很多學生在經過頂崗實習之后,會選擇離開旅游行業。旅游業社會認可度低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行業工資待遇低、工作辛苦、工作時間不穩定、工作簡單繁瑣沒挑戰性等特點對學生缺乏吸引力。現在的學生生活條件較好,重視眼前利益,缺乏長遠職業發展規劃。而旅游行業內的很多企業如酒店,確實存在對實習生重使用、輕培養的現象。同時,在調查中,學生也肯定了大型旅游企業對其還是有吸引力的,并且企業文化、企業工作氛圍會影響學生擇業意向。因此,高職院校在選擇合作企業時,必須要把好資質認證這個關口,需要對合作企業的企業規模、發展規劃、業務板塊、人員構成及人員流動、工資福利、校企合作效果等情況等做全面了解,尤其是對曾在該企業中工作過的學生進行調研,了解企業管理狀況和工作氛圍。當前旅游行業尤其是酒店行業高素質人才短缺、人才流動大,雖說高職院校無法左右酒店行業用工現狀,但是高校也是可以通過要求提升學生實習崗位質量和實習待遇來倒逼企業,促使企業能加大對人才引進和培養的投入,進一步優化管理和服務,提高企業招生的吸引力。
3.構建更具彈性、個性化的課程體系
學生就業意向的多樣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當代學生更愿意自主去尋找自己喜歡的職業,而不是他人加諸于其的選擇。因此,高職院校需要適時了解當前旅游類專業學生普遍的擇業意愿以及畢業后的就業情況,在構建文旅專業群的前提下,建立更具彈性、靈活度的課程體系,重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高職院校以“旅游+”的思路,構建“通用知識技能+專項知識技能”的課程體系[2]。通用知識技能是專業群各專業的通識知識和技能;專項知識技能則是大專業范疇內的各崗位核心技能,如花藝師、茶藝師、面點師、導游、會展策劃師等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興趣進行選擇。
二是高職院校調整專業必修和專業選修的課程比例,加大專業選修課程比例,巧用學分制,拓展旅游專業相關職業領域,如電子商務、互聯網服務、店鋪運營、創業教育等,為學生職業拓展、自主創業等服務。旅游類專業規模小的院校還可以進行系部聯手或者專業群聯手,共同設計專業選修課程,以解決開課成本的問題[3]。
4.遵循學生學習規律,為學生搭建各類實踐平臺
當前職業院校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因為學習習慣沒有養好再加上現代社會獲取知識和信息非常便捷以至于這些學生存在學習目的不明,甚至有“讀書無用”的想法。所以,職業院校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和方向。對當代高職學生來說,激發學生學習需求光靠理論教育是不夠的,“挫折式教育”或者“打臉式教育”可能更有效。“挫折式教育”或者“打臉式教育”就是讓學生在逆境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而實踐是能揭示學生知識薄弱點和能力不足的重要途徑,通過實踐學生可以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找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因此,高職院校需重視專業實踐體系的構建以及學生第二課堂平臺的搭建,為旅游類專業學生創造更多、更廣的實踐平臺,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的目的。
5.加強專業文化建設,培養德才兼備的職業人
一國之文化培養國民的愛國情懷、民族自信,一企之文化培養員工的愛崗敬業、忠誠奉獻,一校之文化培養學生的求真務實、自立自強。文化體現的是一個國家、一個企業、一個學校的軟實力,同樣,高職院校在抓專業建設的時候也需要抓專業文化建設。專業是人才培養的一線基地,其文化包含專業所對應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品質等職業文化,也包含專業育人理念、方法、制度、教學組織等的教育文化,還應該包含國家、社會層面的精神文化。旅游從業人員面對的客源群來源復雜、結構復雜,更容易受到各種物質和精神的誘惑,因此高職旅游類專業必須要加強專業文化建設,一方面提升學生對專業、對行業的認可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德才兼備的旅游職業人[4]。
三、結束語
提升旅游類專業就業的質量和滿意度需要從行業需求、學生就業訴求的供需兩方面入手來設計人才培養方案,來實施教育教學,因此學生就業意向的調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當然,此次調查研究還不夠完善,今后需進一步優化調查內容,擴大調查樣本數量,為旅游類職業教育提供更準確、更全面的數據依據。(徐芳 [2])
參考文獻
[1]白長虹.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行業人才培養——實踐需求與理論議題[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9(11):36-42.
[2]仲濤,馬萍.淺析文旅融合背景下多層次旅游人才的培養與銜接[J].教育現代化,2019(96):30-31.
[3]孫亞芳.文旅融合趨勢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20(01):80-83.
[4]李花.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商訊,2019(18):176-177.
[1] [基金項目]2020年度浙江省成人教育與職業教育課題“新時代文旅融合復合型人才培養研究——以酒店專業為例”(立項編號:20-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