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上普高還是上職高,每個學生都“同等重要”,同樣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他們的成長發展路徑只有合適不合適的考量,沒有高低優劣之分。
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已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了,在此法律出臺后首個“職業教育活動周”到來之際,筆者談幾點對綜合素質評價應用方面的思考。
毋庸諱言,由于發展歷史及文化觀念等原因,我國的職業教育長期處于“先天不足,后天不調”的狀況。盡管經過改革開放后幾十年的改革發展,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職業教育在規模上早已占了高中段教育的半壁江山,職業學校的硬件建設也普遍堪稱一流。但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職業教育在社會上、在教育系統內部依然處于被歧視的尷尬境地。我們時常會從一些家長、教師甚或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口中聽到,某某學生是“職高胚子”“讀技校的料”之類的說法,但凡學生的學業成績稍有滑坡,便會以“職高”的名義來擠對學生,由此直接導致了無數學生及其家長的“學業焦慮癥”和“職教恐懼癥”。
由于普通高中的強勢和職業教育的邊緣化,在制定一些教育政策時,也往往存在厚“普”薄“職”的傾向。譬如,綜合素質評價在中考招生中的運用便是一例。
可以肯定,就推行綜合素質評價的本意而言,其目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因此,其評價的宗旨應該立足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自主發展。但從當下實踐層面上看,這樣的評價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異化為用于應試競爭的甄別??v觀全國各地,普遍在以等第要求或者等第賦分的方式,使綜合素質評價與普通高中的錄用直接掛鉤,這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初衷。如此,自然而然導致了社會輿論對職業學校的排斥,當然也加深了廣大家長對孩子接受職業教育的憂慮。
隨著職業教育法的施行,這樣的語境及做法就應該隨之改變。職業教育法開宗明義確定了“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把人們觀念中一直習慣的普、職教的“分層”更新成了“分類”。這意味著無論是上普高還是上職高,每個學生都“同等重要”,同樣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他們的成長發展路徑只有合適不合適的考量,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既然法律已經告訴我們必須以“平視”的眼光來看待職業教育,那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讓原本只是可能“不適合”在學術領域深造,卻有可能“適合”在技術領域發展的學生再去領受一份本不該有的“素質評價”上的挫敗感呢?
在智能時代已經到來的今天,人類面臨的是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因此,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已經成為教育的終極追求,每個學生的發展都有無限的可能性。我們固然需要大量高素質的科學家、藝術家、企業家,同樣也需要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普通勞動者和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
職業教育法指出,要“營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社會氛圍”。要想營造這樣的氛圍,應當首先從教育本身做起。更何況職業教育法已經明確了“職業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與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那么,當這樣的“平等機會”來臨的時候,是否需要去更新一下教育觀念,通過科學理性地調整優化綜合素質評價方式和應用辦法,以平等和悅納的理念來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通過評價發現自己努力的方向,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充滿人文關懷的和諧教育環境下,以自信的眼神與姿態,去迎接屬于他們自己的未來。(朱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