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清晨,陽光透過安吉縣社區教育學院遞鋪分院桃城社區老年學堂的窗戶,灑在提前布置好的教室里。工作人員早早將彩色的竹條、綢布、膠水、剪刀等制作材料整齊擺放,黑板上還繪制了精美的風箏示意圖,靜待老人們的到來。
隨著陸續有老人結伴走進教室,原本安靜的空間瞬間熱鬧起來。30多位銀發老人齊聚一堂,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期待的笑容。活動開始,手工老師先細致講解了風箏的歷史文化,從魯班發明木鳶到如今形態各異的風箏,老人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陣陣驚嘆。
講解結束后,制作環節正式開始。老人們紛紛戴上老花鏡,手持工具,化身“手工達人”。李大爺瞇著眼睛,小心翼翼地將竹條打磨光滑,認真測量每一處尺寸;張奶奶則專注地將彩紙平鋪在桌上,仔細比對竹條框架,用膠水一點點粘貼固定?;顒蝇F場,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相互交流制作技巧,分享兒時放風箏的趣事。65歲的王阿姨一邊忙碌,一邊笑著說:“年輕時放過風箏,沒想到老了還能親手做一個,感覺自己又回到了童年。”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精心制作,一只只形態各異的風箏在老人們手中誕生。有靈動的蝴蝶,翅膀上點綴著閃亮的金粉,仿佛下一秒就要翩翩起舞;可愛的金魚風箏,尾巴被剪成流蘇狀,隨著微風輕輕擺動;威風的老鷹風箏,眼神銳利,羽翼豐滿,大有展翅高飛之勢。大家舉著自己的作品,在教室里來回踱步展示,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此次活動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還為他們搭建了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老人們在動手實踐中收獲快樂,在互幫互助中增進友誼,真正實現了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看著老人們臉上幸福的笑容,工作人員表示,未來還將繼續舉辦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老年學堂成為老人們溫馨的 “精神家園”。(邱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