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研究發現,兒童美育對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有積極影響。然而,很長一個時期以來,鄉村美育處在教育生態的“洼地”。為助力“兩個先行”,以及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五育并舉”的方針,常山縣積極在全縣域試點創建兒童美育學習空間,將“兒童+美育+未來社區”有效融合,打造社區教育新品牌,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浙西第一門戶”注入新的活力和競爭力,推動兒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
預期目標:
(1)通過社區課堂、夏令營的開展填補鄉村兒童周末和寒暑假時間無處可去的空白,提升兒童的精神世界。
(2)為孩子提供在社區的第三學習空間,營造安全、信任的場域和氛圍,促進師生平等交流,讓孩子在身心放松的狀態下更好地認識自己、合作學習。
(3)促進參與項目的教師對美育和兒童有更深的理解和持續探索學習的愿望,更有能量陪伴、更有方法引導兒童。
二、實施進展
常山兒童美育學習空間通過試點開展、模式復制、全面覆蓋的方式推進實施。
(一)開啟階段
2020 年 10 月,“常山社區學院”和“浙江致樸公益基金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美育項目落地,共同探索常山縣鄉村社區教育可持續發展模式,并將美育課堂從校內延伸到社區,全周期支持鄉村兒童的成長,第一個“社區兒童美育課堂”在常山縣白石鎮啟動;2021年7月,“常山未來社區兒童美育學習空間”被列入全省未來社區教育場景構建試點項目。
(二)推廣階段
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經過一年的探索后,“社區兒童美育課堂”從白石社區走向其他4個鄉鎮社區,包括芳村、金川、同弓、天馬,白石模式得到了小范圍推廣;截至2022年年底,該項目在全縣域范圍內落點14個鄉鎮社區。
三、主要特點
(一)借勢發展,優化和完善頂層制度設計
多年來,常山縣社區教育基礎較薄弱,在全省全面營造高質量建設富有浙江特色的未來教育場景、加快開展未來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下,縣委縣政府借勢出擊,邁出社區教育新步伐。
1、出臺制度
2021年5月,在全市率先制定出臺《關于加強社區教育工作的意見(試行)》(常政辦發〔2021〕35號),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辦學網絡,強化職責定位。
2、資源共享
建立共享機制,實現場地共享、師資共享、課程共享、平臺共享,打破原有部門之間各自為陣的局面,形成合力。
3、組建隊伍
2021年8月,縣教育局從全縣教師隊伍中選聘14名專干,實現一鄉一專干,專職從事社區教育工作,著力推進兒童美育學習空間在鄉鎮(街道)社區落地。
4、經費保障
將兒童美育學習空間創建列入縣財政預算,2022年專項資金為40萬元,主要用于日常運營、課程研發、舉辦活動等。
(二)借策創新,探索和搭建有效運行機制
兒童美育學習空間主要由“運營+教學”兩大部分組成。《關于加強社區教育工作的意見(試行)》出臺后,理順了常山社區學院與鄉鎮(街道)社區學校的關系,14名專干隊伍的組建,使學院與學校縣鄉互動、緊密融合。常山社區學院主動擔當,探索建立了由社區學院為運營主體、社區學校為承辦方的運行機制,統一建設標準、統一教學課程、統一師資培訓、統一經費渠道,全縣域打造社區教育品牌。
(三)借智突破,研發和構建核心課程體系
兒童美育學習空間的核心是教學,教學的核心是課程。近年來,常山縣致力于自主研發重體驗、探究、和真實社區生活緊密相聯的系列化、本土化、全年齡段的課程。為彌補研發短板,采取公益賦能、購買服務等方式,向高校、公益組織借智突破,與浙江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浙江致樸公益基金會等深度合作,已研發傳統節日、班級建設、唐宋詩詞、本土特色等15個社區美育主題課程,共計48課。
(四)借力聚才,組建和培育高水平師資團隊
1、面向全社會招募項目教師
采取線上招募、線下試課的方式,面向全縣各領域招募,并建立項目教師庫,涵蓋中小學美術教師、學前教育教師、非遺傳承人、有相關專長的其他人員等,截至2024年,庫中共有126名項目教師。
2、面向高校招募大學生志愿者
通過公益組織、團委等機構,面向高校大學生招募,重點參與社區美育課堂的夏令營課程。
3、精心組織培訓
委托浙江致樸公益基金會,加強對參與項目人員的培訓,堅持做到“三個凡”,嚴格把好教學質量關,即凡有新成員加入必培訓,凡有新課程必培訓,凡有課程完結必復盤。據統計,2023年內組織項目教師培訓200余人次,培訓形式包括組織線下工作坊、課程培訓、沙龍、線上主題培訓等。
2020年以來,常山社區學院連續4年在5個鄉村社區開展暑期社區美育夏令營,共計服務156名鄉村兒童。截至2024年,全縣共14個鄉鎮/街道開展社區兒童美育課堂項目,共計服務1000余名鄉村兒童。
四、成效經驗
兒童美育學習空間構建試點受到了浙江開放大學黨委書記張建國、常山縣委宣傳部長方育娟等領導的充分肯定。2022年常山社區學院被評為浙江省社區教育示范基地也得益于美育空間的創造性打造及其辦學的顯著影響力。
1、打通優質資源進社區渠道
兒童美育學習空間是由常山社區學院主推、全縣域開展的項目,得到了縣教育局、縣文廣旅體局、縣文聯、團縣委、縣婦聯等部門,以及高校、公益組織的大力支持,實現了場地共享、師資集聚且課程優質,有效地解決了鄉鎮(街道)社區各種資源短缺的問題,讓兒童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2、兒童友好氛圍越來越濃厚
兒童美育學習空間置于真實的社區學習場景中,兒童之間、兒童與當地居民之間建立了情感聯結,既促進了兒童健康成長,又濃厚了兒童友好氛圍。2021年度項目滿意度測評,共有76位兒童、85位家長、15位教師參與了問卷調查,其中94.7%的兒童對課堂表示滿意,92.9%的家長表示支持孩子參加課堂,15位教師均感受到兒童在課堂的變化,滿意度高。
3、常山兒童畫品牌初步形成
為擴大兒童在社區美育學習空間創作作品的影響力,常山縣將“兒童畫”作衍生產品開發,如臺歷、年畫、書簽、手機套等,得到了一致好評。項目先后被衢州日報、中國藍新聞、中國新聞網、中國教育在線等媒體報道新聞50余篇。由縣政府主辦的“2022常山兒童繪畫大賽”圓滿收官,共收到來自海內外3000多幅優秀兒童繪畫作品;2023年舉辦“UU兒童藝術節暨第二屆常山兒童畫大賽啟動儀式”;2023年12月,兒童美育項目獲評浙江省社區教育品牌項目;2024年策劃“一樣不一樣的門神展”,共103幅兒童原創門神作品參加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