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交流共謀發展、師徒結對個性指導、深入課堂聽課評課……近日,東西部協作的樂章再次在東錢湖畔悠揚響起。
正值寧波市“新課程?新課堂?新技能”教學觀摩研討系列活動開展之際,涼山衛生學校與越西職業技術學校的領導和老師走進寧波東錢湖旅游學校,開展交流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互動不僅增進了三校間的深厚情誼,也推動了東西部職業教育優質資源的互通共享與經驗互鑒,為攜手提升育人質量注入新動能。

三校交流:“將情誼轉化為前行自覺動力”
22日,涼山衛生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吳同和,越西職業技術學校校長林將毅、副校長李飛平及兩校相關部門負責人、老師走進學校,舉行甬涼校際協同發展交流會。學校副校長林學偉、陳潔、董立毅,黨政辦主任陳引芳、技能處主任史鍇、培訓處主任盧昌松,護理教研組長李兆晶及護理、旅游專業相關教師共同參加座談。
會上,學校副校長陳潔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重點分享了在專業建設、高考成績、技能大賽以及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成果與經驗。她表示,此次交流為三校搭建了互學共進的平臺,希望未來能進一步深化合作,也誠摯期待兄弟學校給予更多指導與支持。
今年是學校與涼山衛生學校開展結對幫扶的第四年。四年來,兩校攜手同行,情誼深厚。吳同和在回顧合作歷程時感慨良多:“通過多次交流與幫扶,在專業發展、師資提升、教學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這份成長,離不開寧波學校的傾力支持,我們心懷感恩,更將這份情誼轉化為奮發前行的自覺動力。”
隨后,三校圍繞護理、旅游專業的建設與發展開展了分組交流,深入探討專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及實訓教學等議題?,F場氣氛熱烈,交流富有成效。

師徒結對:“不再是一個人在戰斗,內心充滿力量”
今年8月,宋曉玲老師從大學畢業,正式成為越西職業技術學校旅游專業新教師。作為該校首位且目前唯一一位旅游專業的在編教師,她既感到光榮,也深感肩上責任重大。面對全新的工作環境、陌生的專業建設任務以及即將到來的大賽挑戰,宋老師坦言:“時有些迷茫,不知道從何下手。”
更大的考驗接踵而至——今年12月,她將指導學生參加涼山州中等職業學校師生職業技能大賽,備賽壓力讓她一度信心不足。“說實話,我擔心自己經驗不足,辜負學校的期望。”
就在此時,一束光悄然照進了她的教育之路——學校為她安排了一位來自寧波東錢湖旅游學校的“師父”:梅一老師。梅老師是旅游專業骨干教師,擁有十余年一線教學經驗,曾多次指導學生在省市級技能大賽中斬獲一、二等獎。
此次通過東西部協作教育幫扶機制,兩位跨越山海的教師結為了師徒。同為旅游專業教師,面對相似的學生群體和教學情境,兩人在專業發展、課程設計、學生管理等方面有著高度契合的交流基礎。宋老師抓住機會,將自己在備賽選題、教學設計、課堂組織等方面的困惑一一提出。梅老師耐心傾聽,結合自身經歷,逐項給予細致指導。

左:宋曉玲老師,右:梅一老師
“技能比賽,選題和方案是關鍵,要抓住評分要點,突出亮點,才能為比賽開一個好頭。”梅老師不僅分享了備賽策略,還鼓勵宋老師把參賽當作成長契機:“教學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可以通過參加教學能力比賽、反復磨課、主動聽課、持續反思等方式不斷精進。”
在班級管理方面,梅老師建議年輕教師既要保持熱情與活力,也要注重原則與公平,做到嚴而有愛、親而有度。“年輕老師更容易和學生建立情感連接,這是優勢,要用好這份共情力。”
交流結束后,兩人還實地觀摩了鋪床操作區和餐桌擺臺技能訓練現場。
據悉,學校教師鮑丹陽正在越西職業技術學校支教,自宋老師入職以來,便主動給予她全方位的幫助。
“現在,線上有梅老師指導,線下有鮑老師陪伴,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人在戰斗,內心充滿了力量。”宋老師感激地說。
此次師徒結對,不僅是技能與經驗的傳遞,更是教育情懷的接力。未來,兩地老師還將在課程建設、師資培養、學生發展等方面持續開展多形式、深層次的交流與幫扶,讓這束跨越山海的教育之光,照亮更多職教學子的成長之路。(吳彥 胡佳)